潼关!
百里秦川之东方要塞,“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晋侯刘浚带着赵云、曹仁(曹操要求跟着学习)五十亲卫外加一百名剑客(与刘浚一起战斗过的)从司隶校尉府中领了战马便向潼关而去。
此时,潼关守将正是那与刘浚有过机缘的曲义!
曲义非常焦虑,自从自己独立领兵以来,训练的这支强弩兵慢慢得到了大将军的赏识。最新式的连弩居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丢了。
曲义想想都难受,关键东西丢了就算了,连人都丢了。
盼星星盼月亮,朝廷终于把廷尉最精锐的队伍派了过来。
当夕阳西下,曲义在潼关城楼上看到远处奔腾的百十余骑,为首几人似乎有些眼熟。
靠,居然是虎威将军!旁边那个不是赵子龙么,咦!还有那些似乎都是一起战斗过的弟兄。。。
刘浚策马来到潼关城下,高举廷尉府令牌道:“本官廷尉左监,特来彻查军饷丢失一案。”
只听城楼上那名都尉喊道:“将军,是我呀。曲义呀。来人,快快开门。”
不多时,潼关大门打开,刘浚一行鱼贯而入。
“将军,不,侯爷!怎么您亲自出马了。”曲义赔笑道。
刘浚认真道:“曲义,事关重大。你给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说。”
“侯爷,大概半个月前,司隶校尉府发来函件说是近日要有十车军饷途径潼关,另外有一批新式连弩装备我部,同行的还有制作连弩的马大师。然后我就安排人沿途接应,结果十几天过去了,人影都没看见。”
刘浚想了想道,走我们看一看潼关地区的地图。
咦,河东!
不会被驻守此地的西凉军洗劫了吧。。。
刘浚想了想对身边的赵子龙说道:“子龙,你单骑去一趟安邑城。和张济张校尉借一千骑兵一名勇将。持廷尉府符节就行。”
赵云躬身领命而去。
曲义不解道:“侯爷,您这是。。。”
刘浚淡淡道:“本侯怀疑董卓手下干的。因为这次军饷是由大将军府委派史阿安排江湖人士护送的。而西凉军军纪素来较差。所以,我让子龙先过河东以借兵的名义试探一二。”
曲义想了想说道:“侯爷,若是正在西凉军手中。该如何处置。”
“本侯亲自去凉州前线问责董卓。。。”
曲义很是宽心,在他心目中,晋侯就是战无不胜的神。
刘浚对跟在身边的曹仁说道:“子孝,这几天好好跟着曲都尉学习学习。”
曹仁躬身道:“是,晋侯。”
而,这时河东郡,解县西北一座无名小山中。
一名汉子扛着一柄巨斧叫道:“小的们,给我把这些箱子都搬回山寨,那些西凉兵都给我杀了。那两个文人留着,等过段时间。咱们去北边和匈奴人换点战马。以后咱也可以来取如风了,哈哈哈。还有那些剑客看看有没有要加入咱们的。。。”
那名中年文士问道:“这位兄弟。。。”
“谁和你兄弟。。。”
“呃。”
那名年轻的文士则闭目养神中,此人便是刘浚等人正在寻找的马均。
马均缓缓睁开眼睛,对面前的山贼说道:“这位壮士,若是你把我送到潼关。自然会有人给你财物,你根本不需去北面和匈奴人交易呀。”
那汉子想了想说道:“哈哈,你们都是我的战利品。我说了算。。。”
那年轻文士看着眼前的汉子,淡淡道:“悉听尊便。。。”
那汉子嘟嚷了一句,文人就是矫情!
。。。
常山赵子龙持廷尉府符节,单骑渡黄河。
时间紧急,也来不及欣赏这风陵渡的悦人景色。
仅一日,赵子龙便来到了河东郡城,安邑!
此时,驻守在安邑城的乃是破虏将军董卓的女婿牛辅。
牛辅手下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将其中李傕、郭汜已经被董卓调去了凉州,只因凉州战局日益胶着。
河东代理太守牛辅,听闻廷尉府来河东办案。心中一紧,什么情况,贾文和还没有归来。难道已经东窗事发。
校尉张济拱手称道:“大人无需多虑,我等刚好也请廷尉帮忙寻找文和他们,就说我西凉军有一队军士奉命前往三辅,却无故失踪。。。”
“报!廷尉来人,称常山赵子龙,要见张校尉。”
“哦,这常山赵子龙,何许人也。”牛辅问道,“何以认识张校尉。”
张济洒然道:“哈哈,也就是说,近些传言是真的,晋侯到京师后,竟然道廷尉府任职了。大人,这赵子龙便是晋侯刘浚麾下第一大将,去岁,我等在并州也曾一起北击胡虏。也算是少年英杰。”
“哦,向那晋侯也是少年英雄。若是能见上一见也是,只是这次不知晋侯有没有前来。。。”牛辅期盼道,一点都没有自己就是军饷案的始作俑者,虽然他到现在也没有看到那些钱。
【张济心中暗骂,老子抢了个寂寞,还把人给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