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不是没有实例的,
在赵君的记忆中,宋朝大军十五万人对战金国两万军队,就曾被打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宋朝军队战力之低下,骇人听闻,往往一场战斗还没有开始,
这些人就已经准备好逃命了。
慢了一步,就要被人踩踏致死。
所以,赵君自从听说这是宋朝之后,
就根本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
能跑就跑,
天下人都是这样,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最后,连皇帝都逃了,
他留下来能做什么?
更别说,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就算记忆稍有偏差,那金国灭亡宋朝也是早晚的事。
“这,你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李纲惊讶地盯着赵君,
大宋军弱虽是事实,可是能从这些上,推断出国策问题。
这可就不简单了。
事实上,宋朝大肆封赏文人,为的便是主导天下人的思想。
大多数人都认定大宋国力强大,中原之师浩荡威严。
而金辽不过是一群蛮夷。
只有他们这些沉浸在朝堂多年的大臣,才能稍稍感知到一些,
可是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说出来。
“大宋之弊,立国自存,先生想出兵倒是好事。”
“只是先生想过后果吗?”
赵君说道兴起,
根本停不下来。
“大宋积弱,难道皇帝不知道吗?就算皇帝不知道,难道那些大臣不知道吗?”
“先生可知,为何大宋按兵不动吗?”
李纲自然是知道。
只不过,这个时候他没有说话,他想听听这个年轻人的想法。
“大宋按兵不动,金国便不知我大宋的实力,咱们装成一个纸老虎,虽然不顶用,但是最少能吓唬吓唬那帮蛮子。”
“可是,只要咱们一动,这一层窗户纸就会被捅碎,先生你说届时那帮蛮子可还会只管我们要些岁币或是土地吗?”
“自然不止。”
“到时,便是灭顶之灾。”
李纲看着这个振振有词的少年,虽然与自己的意见不合。
但是没有经历过朝堂的风波,便能对时局有如此敏锐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