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脑子里已经有了国之重器第三集的雏形。
接下来是搜集材料,撰写文案。
一旦完成,就可以进入制作阶段了。
从站后台退出,
刘星趁势浏览了一下新闻。
一个科技新闻立刻引起了刘星的注意。
夺天地之造化:人工合成淀粉
华夏科学院津门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其团队创造了从到的突破。
这样的标题对人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刘星对科技有着难以言表的执着和热情。
他非常明白这个新闻标题意味着什么。
人工合成淀粉其实不难理解,
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将外界吸收来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内,利用光能制造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首先产生葡萄糖,葡萄糖聚合成淀粉,淀粉被动物吃下,再次转化成能量,
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我们这颗星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来自于太阳光这种能量。
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光合作用下变成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在被动物吸收排泄后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但这在自然界中是个比较长的过程。
太阳光照在你身上,只会让你发烫,不能给你提供动力,
但是太阳光照射玉米、红薯、水稻一年半载,
就能让它们结出淀粉果实、块茎,你把这些吃下去,
你就有了可以驱动的能量……
二氧化碳对人体来说,没有什么用,
但把二氧化碳变成碳水化合物,那就是人体的能量。
学过中学物理的同学都知道“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移、转换”。
能量转化的过程也是可逆的,
但问题在于过程非常复杂、苛刻、损耗极大,你想要得到一种特殊的能量,就得付出想当多的能量,
如果想要工业化产出,就必须做到高效、低损、少步骤、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
你得尽可能把流程简单化,成本最小化,周期还得短。
半年长出水稻,你一周就能合成淀粉,你就碾压了六千年的农耕文明。
它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将热电厂和水泥厂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把它们作为原料,
将低密度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电/氢能作为能源,
形成简单的碳氢化合物。
然后设计出从碳氢化合物到淀粉的生物合成过程。
生物合成过程大致是:
化学反应——利用高密度电/氢能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碳一化合物。
再做生物反应——将碳一化合物聚合为碳三化合物、碳六化合物(即葡萄糖),直至长链淀粉分子。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
“终于喝上西北风了”
“空气也能变馒头!”
“以后可以去火星种粮食。”
,
华夏一旦实现了人工合成淀粉的工业化生产,
不光能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
还能击穿碳排放交易,
将欧元釜底抽薪,
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昔日贵族欧罗巴又要被摁在地上锤一次了。
华夏也可以用粮食打造华夏币的锚定物,
配合华夏科技,
让华夏币出海,
占领全球货币的最高端,
俯瞰众生,
躺着数钱。
人工合成淀粉这项技术不光华夏在做,
国外的科学家也在做。
但是我们成功了,
找到了技术路径,
解决了合成的关键一部。
不过从当前的配套技术来看,
这个成果还只是实验室条件下的成果,要实现工业化规模化,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特别是“充足的电能”
“充足的电能。”
刘星默默的嘀咕着这句话。
而这,刚好是国之重器第三集将要展示出来的技术。
根据前面两集的经验,
系统送给他的技术跟他科普视频里的内容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
只要他制作一期解决太阳能的视频,
系统大概率会送给他太阳能技术。
“缘分啊。”
刘星讪笑道。
在他的计划中,
国之重器第三集科普的将是托克马克,也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哈哈哈,得来全不费工夫。”
刘星不由得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