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的岳父是崇祯 > 第148章 大明太子

第148章 大明太子(2 / 2)

东宫又是一阵安静。

“荒谬!”

翰林院的才子们气炸了。

“简直奇谈怪论!”

这是在打大明读书人的脸!

崇祯爷在一旁听着,嘴角都抽抽了,训斥道:“慈烺,不得无礼。”

“哦。”

太子答应了一声,可很快又问道:“爱卿,你知道澳洲么,姐夫说,澳洲就在大明边上,土地广袤……”

翰林们当然不知道澳洲在哪。

“哼!”

大明太子撇了撇嘴,不屑的看着翰林院的讲官们,状元,榜眼,探花,那神情,好似看着一个个没见过世面的土鳖。

“爱卿,你知道哥伦布么……”

“姐夫说,天圆地方是错的,你信么?”

大明的翰林们总归是要脸的,被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问住了,一个个的脸色铁青,也没脸在东宫呆下去了。

“陛下,臣请辞。”

“臣也请辞。”

闹了几天崇祯皇帝也没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太子每天从宫里偷偷溜出去玩。

崇祯爷自己还纳闷呢:“鸵鸟到底是啥?”

大明边上真有个澳洲,土地亿万亩,物产富饶,他堂堂大明天子,这事儿,他咋不知道?

慈云寺,读书声依旧。

趁着人力充足,周世显索性把讲武堂规模扩大,在慈云寺旁边,建起了一座近代化的军校。

这军校是凤威军出钱建设,收纳的除了凤威军军官,士兵,还从灾民中吸纳了一些身家清白的少年。

步,骑,炮三科之外,又增设了航海,医学,工程三科。

于是乎,大人在工地上忙碌,孩童们却在学院里读书。

精心挑选之后,学院从灾民里选拔了八百名少年,这些少年年龄从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大多上过私塾。

多多少少总要认得几个字。

“好嘛!”

东直门有二十几万灾民,十五岁以下的孩童也有三四万,可认字的只有八百多,这识字率让周世显直皱眉头。

“这可怕的文盲率呀。”

周世显眉头大皱,这样高的文盲率谈什么工业革命,不完成工业革命又如何争霸天下?

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难,太难了。

这八百孩童,是他为凤威军,为大明培养的储备人才,这也是大明历史上的第一座专业军事学院。

生员有了,又缺教授。

大明历史上,统共有两个近代专业军事人才,一个叫徐光启,一个叫孙元化,徐光启病死了。

孙元化在崇祯五年卷入了党争,被崇祯皇帝杀了,好在孙元化还有三个儿子,孙和斗,孙和鼎,孙和京。

又让这三位将孙元化的几位弟子请了出来,可算是把这军校建起来了,先从最简单的教吧。

转眼间,夏末,秋初。

天气渐渐凉爽。

城内,周府。

中秋节,大清早,一大家主人围在桌前吃着粥饭,其乐融融。

说是父凭子贵,如今周国辅执掌土地司,也是意气风发了,他渐渐的琢磨出味道来了。

这个土地司权利可太大了!

能不大嘛,这衙门和六部并立,兼具了工商,税务,国土各种职能,活脱脱就是一个印钞机。

这不是周世显独创,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并且东印度公司很快就要打到大明家门口来了。

方氏瞧着儿子,再看看王微,陈圆圆两个侍妾,竟然有些忧愁了,她这个当娘的一个劲催,什么办法都用上了。

可两女肚子始终没什么动静。

“微儿,沅儿,你们过来。”

方氏将两个绝色侍妾叫了过去,也不知在嘱咐些什么,两女很快羞红了俏脸,羞答答的频频点头。

“嗨!”

周世显反倒不在意这事儿,今天可是个大日子,他亲手规划的东城商业街正式对外发售。

“开盘咯!”

今天正是中秋佳节,双喜临门呀。

匆匆用了早膳,父子二人便穿上了官袍,出了家门直奔东城,过了朝阳门面前豁然开朗。

“呼。”

一阵秋风吹过,清爽怡人。

二人面前赫然是干净整齐的崭新街道,青砖铺设,洒了水,街面简直比乾清宫还干净!

街道两旁是一幢幢三层小楼,样式整齐划一。

一排排,一幢幢的商铺还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从朝阳门向着东边排开,一眼望不头。

这些商铺都是等着土地司发售的。

店铺后头还有成排的宅子,有两进的四合院,也有三进的豪宅,这是居民住宅区。

“嗨呀。”

周世显骑在马上,嘴角微微上扬笑了起来,这多好,又干净又整齐,这是一座金山呀。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