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血浴火熔之华夏-南宋篇 > 第五十三章 巍巍华夏

第五十三章 巍巍华夏(1 / 2)

?虽然,黄河的决口让黄河南岸的族民饱受痛苦,可在另一方面却也使得秦天获益非浅。尽管秦天在如此情况下,得到了最为迫切的人力资源,也曾让他的内心中产生了严重的不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随后而至的大批灾民,使得秦天在征服大秦列岛后,有了第一批最可靠的臣民。某种程度上讲,也正是女真人的贪婪、野蛮、残酷成全了华夏民族的重新崛起,成就了秦天和他的朋友们的丰功伟绩。

秦天在收到何苗的第二封信后,马上指使下属全力调拔物资,以增援祁峰与何苗,自己也更是亲赴台北,就近督导南下灾民的安置。台湾方面,以及海天商行除留下了必要的船只外,几乎所有能调动的、能租用到的船只,都开始了川流不息的抢运,一批批粮食、衣物、被服、药品…纷纷北上,一批批幸运的被台湾方面接收的灾民,搭乘返航的船只纷纷南下,或被直接送到了台北,或是暂时停留在马鞍岛,等待转运至台湾。

无论在台北,或是在马鞍岛的灾民,在身体状况或得改善之后,也被有组织的开始进行一些劳动,他们或是参与马鞍岛港口、基隆港口的建设,或是在台湾参与修建移民村,或是修建台北与新竹、台北与花莲之间的道路,亦或是被征招编入了国民军。一时间,得益于暴涨的人员,台湾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的高潮,台北与花莲、新竹两地的道路在次年四月,全面贯通,可并驶六辆马车的宽阔道路分别被命名为“新北线”与“台莲线”。不仅如此,国民军在华夏历七年(南宋嘉泰三年)底,也迅速被扩充到了十个团,计有一万余人。

为了强化思想教育,尽快使得这些新来灾民接受并认可台湾的一切,秦天与吴浚诸人亦是殚精竭虑,用尽各种手段,一遍又一遍的洗脑之后,大多数灾民或多或少的记住了大夏的法律和规矩,基本上可以与先期移民进行溶合了。在这种情形下,秦天授意吴浚将少部分南下移民与前期收编的台中大陆移民混合安置进了台中县、台东县等地。战永等人更是疯狂地开始对新兵进行特训,以期他们能早日成为合格的军人。

大夏国的各项法规制度也在同时不断的得以完善,并不断被灌输给所有的国民、军人、官员;大夏国以及华族圣教的礼仪、规章也在此时不断得以完善,在大夏国政权力量的强力推进之下,这些礼仪和规章也顺利被推广,并慢慢扎根于军民人等的心中。

在华夏历七年十一月,大夏国国旗确立。大夏国国旗为了体现宗教的力量,采用了华族圣教的“血火旗”为母本,上加以九颗紫色五角星组成王冠状,象征着大夏国是圣教旗职下的世俗政权,以九州一同,恢复山河为己任。为了避免在以后华族圣教的影响过大,有可能会威胁到王权,有心借助宗教力量的秦天也是未雨筹谋,也在这里对圣教的“血火旗”作了限制,规定只能在圣殿中悬挂,而一切世俗之地就只能挂“血火九星旗”。当然,美其名曰:圣旗是最为神圣的、是不能沾染世俗之气的,因此只有圣殿之中才配悬挂!大夏国的国徽自然是“血火九星旗”的缩版,而所有官员都必须佩带国徽于左胸前,也成为了大夏国官员的标制。至于军人,则是在最为显著的帽盔中央佩带上了神圣的国徽。

《大夏国国旗法》更是规定:每日清晨,在政府机构之前要进行公开的升旗仪式,官民人等必须衣着整洁,恭敬有加;每日日落之时,则进行降旗仪式,收起的国旗更要妥为保管。如有任何人对国旗不敬之行为,将被视作对大夏国及全体军民的侮辱,轻则会被处以笞刑,重则流放,甚至会被处死。通过这种严格的程序化的仪式,大夏国国民在以后,对国旗的尊敬、甚至是对国旗的敬畏之情,也无以复加。“国旗代表了大夏国,任何人对国旗的侮辱,就是对大夏国的侮辱,就是对所有大夏国民的侮辱……”慢慢植根在了每一个“血火九星旗”下的臣民心中。继而延伸开来,也成就了大家对大夏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最强烈认同感。“国荣我荣,国损我损”不再仅仅是一句空话!而是成为了每一个大夏国人都愿意用血和火去悍卫的不变信念!

“泱泱华夏,始自圣父,千载传承,傲立天地;

炎黄世胄,高贵雄烈,矢勤矢勇,忠信春秋;

拓八方,江河浩荡山绵绵。

秀丽山川,承继圣父,誓死捍卫,矢志不渝;

圣族圣民,浩然正气,同心同德,血火九州;

靖四涯,巍巍华夏四方贺。”

这就是秦天亲自编写的《大夏国国歌》,后来更成为了华夏帝国的国歌!一代又一代的华夏族民就是听这着这首歌长大,在伟大而神圣的民族精神感召之下,甘心放弃安逸的生活,甘心充当民族的先锋。也就是伴着这首歌,他们义无返顾的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和无限的热情,书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华夏民族最绚丽的青册。

无法则无以立国,无礼则无以成法。礼仪之邦的华夏子民自然得守法遵礼。“跪拜礼”是华夏族最尊崇的礼节,但过于繁文缛节,尤其是在像战场等一些场合明显不合适,加上秦天对于宋人动不动就下跪也很是不满,于是,“跪拜礼”从此被限定了使用范围。按《大夏国钦定礼仪法》规定,任何大夏国民只能上跪拜圣父,下跪拜父母至亲,除此之外,即使是君王面前,也最多只能行九十度鞠躬礼。而在军中则一律只能行军礼,即右臂上举四十五度,大拇指内弯向掌心,其余四指则并拢向前伸直,谓之“举手礼”。笔直前伸的四指里最长的中指代表着华夏民族,次长的无名指是代表着大夏国,食指是代表着华族圣教,小拇指则是代表着国王,内附的大拇指则表示行礼之人心中只有民族、国家、圣教和国王。当然,如果你不是圣族子民,也就不会是圣教教民,更就不能成为威武的大夏国军人,你自然也没有权利行“举手礼”,如果无权行“举手礼”者擅自违返礼制,更将会被视作对圣族、圣国、圣教、圣民的的侮辱,那么任何圣民都可以将你处死!本来,“举手礼”在最初之时,仅仅是军中礼,但随着圣教的不断发展,狂热的普通教民也开始行举手礼,以至后来华夏帝国礼部不得不作出规定:“举手礼”只能是军人或曾经从过军的人才能行。其余的普通教民只能行“手礼”,即右臂不上举,而是将右掌按于左胸之上,上身随之向下弯曲呈鞠躬状。

汉袍作为汉族、或是华夏族的礼服,成为了祭祀、重大节日、或是喜庆之中才能穿着的“华服”。日常之间,为便于劳作和体现汉袍的尊崇地位,则只能穿着常服。政府官员一律着“夏服”,也就是秦天设计的两件套服装,简单点说也就是“中山装”。国防军、国民军的军服也是秦天一手策划设计的,褐色的仿德式军服,左胸绣上国防军的拼音缩写“GF”,或是国民军拼音缩写“GM”。当然,在冷兵器时代,这件漂亮的军服只能是礼仪服或是军中常服,真正的在训练时,军人们还是要换上作训服,上战场则是要换上盔甲的!大夏国军人最为区别于任何散兵游勇的军衔制,也在军服上在两肩上用“杠”和“星”的不同组合加以了明显地区分,这也更好的完善了大夏国军队森严的等级。

《唐刀手进行曲》是军中最先流行的军中歌,本来是非常有望取得大夏国军歌的地位,不过在汉弓手等其他军种,尤其是在大夏国海军的强烈反对之下,《唐刀手进行曲》最终没能成为嘹亮的军歌。写一曲荡人心魄的军歌,于是成了秦天又一项重要的工作,好在听过许多歌曲的秦天也是信手拈来。

“风云起,山河动,华夏军人声势隆,无畏勇士知精忠。

金戈铁马,鏖战杀场,驱逐靼虏是先锋。

纵横九州,复兴华夏,所向无敌,创大功!

战旗摇,金鼓响,龙腾虎跃军威盛,忠诚勇敢风纪扬。

攻似破竹,守如磐石,横扫天下抢争先。

同袍同谊,肝胆相照,誓灭魔族,唱凯歌!”

就这样,这首得到战永等陆军官兵认可的军歌又成为了呼声最高的候选军歌。不过,新的问题也来了,以李虎为首的海军官兵们不干了,他们认为这首歌没能体现出海军的作用,有过于抬高寸功未立的陆军之嫌。就这样,双方又争吵了起来。没办法,能者多劳吧,秦天只得宣布这首歌定为《大夏国陆军军歌》,自己另外再写一首《大夏国海军军歌》,这才平息了大夏国军队的第一次陆海之争。

“迎着狂风去,突破巨浪,遨游大江之源,纵横海洋深处,

闯五湖四海,铸钥碧波,美丽的绵绣海岸,辉映着无敌舰队。

缅怀先祖,莫负创业艰辛,发扬光大有尤赖海军。

勇士们向前向前,矢勤矢勇,国祚皇皇万世荣。

尽粹为海军,威武雄浑,那怕风霜雨露,只信双手万能,

看白帆蔽日,千浆齐动,美丽的绵绣海岸,辉映着无敌舰队。

锐意进取,踏遍万里海疆,卫国护民永铸华夏魂。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