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康翻衣倒柜,发现了落地柜子里的一个暗格。
外间酒桌上,赵高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独自端起酒杯小抿了一口。
刘季干咳了一下,继续说道:
“本来冬岁大婚最好不过,又娶媳妇又过年。”
“只是,如今苏家有了变故……”
“依我之言,不妨趁我在此,我与姬兄一齐代做康侄双亲。”
“与汝家千金提前将婚事办了如何?”
“如此,我也算了却一桩心事,不用来回再折腾一趟了。”
姬无双抚掌应道:“如此甚好!”
说完端起了酒杯。
“我就提前向赵兄祝贺了!”
“祝贺赵兄与苏家喜结连理,喜得快婿!”
赵高也端起了酒杯,却未与他相碰。
而是非常平静的说道:
“此事有待商榷,待我与娘子及小女商量过后再议不迟。”
姬无双急切道: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跟小孩子有什么好商量的,你……”
刘季打断他,说道:
“姬兄,你醉了。”
“赵兄之言在情在理。”
“婚姻非是儿戏,确该慎重一些。”
姬无双想来是个直性子,一副话被憋住的样子。
几番欲言又止。
赵高见状,主动与他碰了一下酒杯。
先行一饮而尽,然后说道:
“既然今日提到了此事。”
“那我不妨也说说我的想法。”
顿了一顿。
“二位不在京都官场,大概有所不知。”
“大王正在筹集军备,不久便又战事将起。”
“界时,这咸阳城内,定是不得太平。”
“康侄又异于常人,他……”
这句并没说完,好像察觉到了自己话里有失。
“所以这婚期,不宜提前,反而应该推后。”
刘季道:“赵兄,你言战事起,咸阳会不太平,是说秦军会败?”
赵高道:“这话可不能在外乱说,要杀头的。”
“不过,近百年来纷争四起,成败谁可料之?”
“若是秦王败了,这咸阳说不定就成了危城。”
“就算秦军大胜,也少不得增补兵丁。”
“咸阳首当其冲,康侄也已成年,万一也被征了去,只怕凶多吉少。”
停了一下,他又沉吟着道:
“所以,依我之见……”
刘季把话接了过来,问道:
“依你之见如何?”
赵高道:“依我之见,最稳妥之计,不如将康侄送往老家避乱。”
“倘若秦军大败,我也携家眷走之。”
“到时候一家老小带康侄一起归隐乡间罢。”
刘季道:“若是秦军胜了如何?”
赵高道:“秦军胜了,假以时日,咸阳必当恢复祥和。”
“到时再接康侄回来,两全其美。”
姬无双忍不住了,开口驳斥道:
“倘若真打起了仗,没个一年两载怎会结束?”
“两年后康侄都十九了。”
“你们的婚期是苏兄在世前早就定好的。”
“难道苏兄不在了,就算不得数了吗!”
赵高回呛他道:
“谁又说过不算数?”
“这不是在商量嘛!”
几个人顿时陷入无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