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攻城失败后,军中笼罩着一丝不安的气氛。几个主要将领又聚在波才的营帐中,商量第三次进攻的办法。
比第一次攻城失败后的情况不同,第一次是仓促攻城,大家心里有气,所以都不说话。
这次攻城虽然也是失败,但这是在主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各渠帅心甘情愿的情况下攻的城,所以,这次会议并不像上次一样,大家钳口不言。
都是各领一军的渠帅,说话就比较随意。
管亥:“老子今天没攻下,明天就看百骑老哥的本事了”。
张百骑没有接口。
韩忠:“百骑老哥打仗有一套,要是打下来了,我们下一批就省事了”。
见张百骑仍然没有接口,波才有些诧异,这不是他的作风,难道真的怕了皇普嵩这个屠夫。
遣将不如激将,他轻轻说道:“管亥老弟是我们最善于攻城的,他都失手了,明天的战事,我也没什么好办法。
百骑老弟,你们野战打董卓,那叫一个顺畅,但攻城又是另一种战法,是不是再等等,让你们多准备准备”。
主将亲自询问,张百骑不能不答,犹豫了一下,人命关天,他不得不说道:“主将,我不是怯战,只是在犹豫说还是不说。我手下的一个百户,对攻城的一些器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办法,我觉得还不错。只是采用了他的所说,明天攻城就得停下来。
你们都看看,是不是按他的办法,先把云梯改进一下,同时造好攻城车,一同使用”。说着,把张澜写的东西递给了波才。
波才是读过私塾的,拿过来看了看,随口说道:“这是什么鬼画符,还是你自己说说吧”,说完,便把它丢在一边。
张百骑按照张澜的说法,把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波才打了四个月的仗,名将说不上,还是知道器械对战争的重要性。只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没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他按下心中的不快,说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都是大贤良师的亲传弟子,良师在广宗悬望着我们,由不得我们徘徊观望。乘胜鼓勇而来,也不能泄了气。一定要攻下长社,把喜讯告诉良师。再大的牺牲,再多的损失,我们也得承受,明天就由韩忠部去攻城吧”。
张百骑霍的一下就站起来,“主将,什么都不用说了,明天就看我们的吧”。
波才这才露出笑脸,“百骑老弟,我现在不是不想谨慎,那些死去了的力士,那个不是良师的信徒,我能不疼惜。只是听说救援的人马快要过来了,时间不等人呀!”。
第二天卯时,出征的战鼓咚咚敲响,梦中惊醒的张澜知道,波才他们等不及了,大贤良师的结局就要到了。
秦汉以来,军人的传统由不得他逃避,他也无处逃避。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就是他现在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他们队分了一把云梯,他把自己的一百人叫到面前,告诉了大家攻城的办法,“我们这一百人分成三个大组,按三三制进兵。每个人都把被子带上,里面灌上泥巴,尽量多加一点,用水打湿。
我是第一组领头,第二组由王兴领头,第三组由李什长领头。个人管好自己的队伍。
攻城时,十人从云梯正面进攻,十五人从云梯背面攀爬,到城头时迅速翻过来上城”。
虽然没有按张澜的办法改进云梯,但他还是让一部分人从云梯背面攀爬,能少点损失就少点损失,都是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