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监金英眼疾手快,扶住了孙太后。
“太后,小心!”
“我的儿啊,你怎么就不听我的呢。我早就叫你不要去打仗,你非要去!”
孙太后昏花的眼中,溢出了眼泪。
孙太后只有一个儿子,如今这个儿子成了敌人的俘虏。
做母亲的担心自己的儿子,人之常情。
“百官都劝你不要去,可是你非要听王振蛊惑。”
孙太后又埋怨起了她的儿子。
“王振呢?本宫要将他碎尸万段!”
孙太后这个时候怒火攻心,她满眼都是对王振的仇恨。
从悲伤到埋怨、再到愤怒,孙太后把一个母亲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启禀皇太后,王振那厮已经死在了土木堡的乱军之中。”
金英把他知道的消息,告诉了孙太后。
虽然脸上悲切,可是说到王振的时候,金英心里是开心的。
本来司礼监首领太监的位置,应该是金英的。哪知道王振仗着朱祁镇的宠爱,后来居上的抢了过去。
以前碍于朱祁镇在,金英不敢多言。
如今王振自己作死,司礼监第一人又非金英莫属了!
“太后您要保重身体,大明还要靠您出来主持大局。”
金英在孙太后的情绪稳定了一点后,开始劝她振作。
“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又没有处理国事的经验。大明这一片天,只怕不是我能扛得起来的。”
孙太后对于自己的定位,还是十分清楚的。
“治理天下,还得靠朱家的男人!”
孙太后又补充了一句话。
金英这是听出来了,孙太后没有对权力的欲望,她也没有垂帘听政的意思。
“太后乃是国母,大明的祖宗基业,还得您来操持。您可是现在大明的定海神针!”
金英的这句话,是老成谋国之言。
大明立国百年,还没有过后宫干政的先例。
但是如今是江山社稷的危急存亡之秋,孙太后必须站出来。她必须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必须安抚住慌了手脚的人心。
至于皇后钱氏,金英对她一点都不抱希望。和孙太后比起来,钱皇后还要更加的软弱无能。
如今大厦将倾,金英劝说孙太后出来主持大局,是符合天下人心的。
“那依你说,本宫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孙太后知道自己在治国上面,还不如老太监金英。金英好歹是服侍过四代君王,对于国家大事他也是知道一些的。
金英说出了他之前就已经想好的对策。
“召集百官,以商议应对之策!命郕王监国,以示朱家男儿尤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