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祁钰让众人平身免礼后,原本略显冷清的内阁,开始变得沸沸扬扬起来,一众大臣都是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于谦已经被众人视为主心骨,他也率先开口。
“于谦在这里先抛砖引玉了。”
“如今京师防务空虚,城中唯有不足十万老弱之师。我以为,当一面收集从土木堡败落下的残兵游勇,再重建京军。”
“同时派人传檄而出,紧急抽调山东、南直隶、江浙的备倭军,以及河南的备操军,让他们入京操练布防。”
“浙闽一带的聚众作乱,也已大致平定。两广云贵的苗民反叛,也已经大致扑灭。正好可以命宁阳侯陈懋、靖远侯王骥,即刻率领南方平乱之师回援,以拱卫京师。”
众人听了于谦的条条是道,都是纷纷点头称是。
唯有吏部尚书王直,面上露出几分忧虑的神色。王直沉吟片刻,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之处。
“王骥率领的的军队,是否不在征调序列为佳?”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理由不够充分,王直又说出了一个理由。
“南方乃是大明钱粮的根基之地,叛乱刚刚平定之下,还是需要一员大将镇守,免得再起封烟。”
内阁中的气氛陡然一冷,所有人都是暗暗一愣,然后下意识深思了起来。
朱祁钰不知道其中深意,他奇怪的问:“南方叛乱,不足以动摇大明根基。瓦剌的入侵,才是生死存亡之战。”
“这个时候,不调王骥率师回京,有点说不过去。”
王骥,前兵部尚书,朱祁镇时期的大将之一。
他曾经率领大军进入云南,和沐王府各兵一处,三征麓川。
他和镇守宣府的杨洪,是朱祁镇最为倚重的两员大将。人们把王骥和杨洪并列,说的是“北杨洪,南王骥”。
王骥也是明朝文官带兵打仗,以军功封侯的第一人。
于谦是兵部左侍郎,对于王骥的底细是知道的。
他不由暗暗吸了一口气,埋怨自己一时疏忽大意。
不过于谦很快又冷静下来,他对着王直拱手说话。
“于谦明白王尚书的意思。只是王骥本是能战善战之辈,他手下的大军也是久经沙场的能战之师。”
“若是朝廷弃之不用,实在是可惜了!”
王直看了于谦一眼,觉得他说得也对,所以也不再多言。
内阁学士陈循,满脸严肃的说“于侍郎,你可要想清楚了!”
“王骥是王振的心腹爱将,又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万一他不服郕王殿下的管束,只怕会生出内乱!”
在陈循的话说完了以后,众人都不再言语,内阁里面一时陷入了尴尬的寂静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