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臣们来说,他们刚刚才经历了王振的宦官弄权,而且结果还是把大明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如今孙太后又不顾规矩的乱来,这可是荒唐至极,简直就是让人无法忍受!
朱祁钰的心里面是五味杂陈。
作为监国,作为老朱家的子孙,他被被一个女人给压了下去。这让他感觉到屈辱、悲哀、气愤。
朱祁钰的脸上是青一阵红一阵。
于牧善于察言观色,对于朱祁钰的神情,他是尽收眼底。
于牧个时候站了出来,他对着朱祁钰进言说道。
“想来是因为太后也是太过于挂念皇帝,所以才会迫不及待地召见瓦剌使者。太后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
“郕王殿以孝道伺候太后,太后也以舔犊之情厚恩于郕王。如此母慈子孝,方是我大明之福。”
“太后和郕王同心同德,方才有我大明上下一心!”
对于于牧的话,在场众人都是听明白了,也包括朱祁钰。
朱祁钰是孙太后任命的监国,他的道统来自于孙太后。
现在这个时候,朱祁钰还需要把孙太后供着,现在还不是和他翻脸的时候。
不然到时候一个不孝的骂名,就会落到朱祁钰的头上,那么天下人又会怎么看待朱祁钰?
说他不孝?
说他过河拆桥?
还是说他窥视帝位?
朱祁钰强忍着心中的不快,说:“本王和太后一样,都时刻担心皇兄的安危。本王今日召见瓦剌使者,也是为了和他们商谈迎回皇兄车架的问题。”
“既然如今太后已经先行一步。本王在这里静候佳音便是了。”
通过于牧的话,大臣们也意识到这个时候,还是要孙太后和朱祁钰保持着表面上的和睦。
要是孙太后和朱祁钰有纷争,那么将会对大明的朝局产生动荡。
如今正是大明需要一致对外的时候,万万不可祸起萧墙。
于牧又补充了一句:“若是太后因为过于思念自己的儿子,而做出了一些误判的事情。我等做臣子的,必当尽力劝谏。”
说完后的于牧,眼睛就直直的看向内阁里面的一众大臣们。
这些大臣都是人精,他们知道于牧这是当着朱祁钰的面,逼着他们表态。
于牧的潜台词就是,要是孙太后糊涂的答应了瓦剌一些不该答应的条件。这个时候你们可不要袖手旁观,你们必须要站出来。
这些重臣们还是知道孰轻孰重的,对于国事他们也是心中有一杆秤。
作为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王直,挺身而出。
“国难之际讲求的就是,文死谏、武无死战。我等深受大明养士之恩,自当尽心竭力辅佐成王殿下,以让我大明度过眼前的难关。”
王直虽然没有明说,可是他已经表达对朱祁钰的力挺。
其他的重臣们也是纷纷表态,表示如果孙太后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他们会出来劝劝。
因为孙太后半路拦截瓦剌使者的事情,已经搞的内阁里面的重臣们没了心思,去讨论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