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的天还没亮,时辰也不过是四更天而已。杨信和于牧昨夜都是留宿军营,所以他们早早起来甲胄,然后就往着五军都督府而去。
“还别说,于老弟你穿上甲胄以后,整个人是倒是颇有英武的气息。”
骑在马上,杨信夸奖于牧。
于牧拱手一笑:“这就是典型的人靠衣裳马靠鞍。”
随着杨信和于牧一起的,还有上百人的宣府马军老兵。
这些老兵都是跟着杨洪叔侄一起沙场厮杀了多年的人,其中的将官更有不少是杨氏族人。
可以说,这些人对杨洪叔侄是绝对的忠心。
五军都督府中,杨洪正襟危坐,他的下手还坐着一个文官打扮的人。
“叔父,杨信领命带人前来!”
“晚辈于牧,拜见杨公!”
杨信和于牧各自对着于杨洪见礼。
起身后,于牧才看清楚杨洪旁边的人,正是于谦的老部下,也是新进兵部侍郎的吴宁。
吴宁站起来拉着于牧的的手,说:“于公子辛苦了。”
于牧摇头:“为国为民,不敢言苦!”
杨洪哈哈大笑:“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于牧对着杨洪和吴宁拱手:“还是请以国事为重,先把事情准备好才是。”
杨洪和吴宁都是点头,然后一百多宣府马军士兵,就按照杨洪的命令,躲到了大堂的后面去了。
又过了一会,五军都督府的中军大堂里面,陆陆续续的迎来了一些将领。
这些将领虽然品级高低不一样,可他们都是掌管京师四周军队的骨干将领。
这些将领一进来,都是面色凝重的一言不发。各人只是按照军中所属,默默地站到两旁。
很快,驸马都尉焦敬,都督陶瑾和刘聚,也到来了。
看到都齐备了以后,一身戎装的杨洪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然后身穿官服的吴宁也紧跟着站了起来。
吴宁对着一众将领拱手。
“圣天子北狩,当今太子年幼。国家大势危如累卵,人心更是汹涌不定。”
“古人有言,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今日文武百官将会齐聚文华门外上谏,请立郕王为新君,以匡扶社稷,以安天下人心。”
杨洪更是直截了当。
“愿和我们一起进谏者,即刻随我入宫。不愿从此事者,刀斧伺候!”
话音刚落,两侧帷幕后面,便各有手持大斧利刃的数十个士兵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