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一根两块钱。”
大妈狐疑的看了苏尘一眼问道:“人家都按斤卖,你怎么按根卖?”
现在玉米是丰收的季节。
而且今年玉米的行情不好。
往年能卖到一块五的,今年只能卖到一块二甚至是一块。
寻常的玉米,就是那些大的,一个也就一斤多一点。
苏尘现在卖玉米已经是过了销售旺季了,加上个头看起来也小,可一个却要价两块。
这价格算起来,可是比寻常的玉米价格高出了整整一倍啊。
苏尘笑着说道:
“大妈,我这可是水果玉米,这进价都要一块七,加上运费和路费这些,我一个玉米也就赚您一毛两毛的钱。再说我这个玉米您别看着小,分量可足,不信您自己上手的掂一掂,我这一个玉米少说也有一斤多呢?”
“真要算起来,您还是赚了的。”
从苏尘手中接过玉米,大妈顿时觉得手中一沉。
随后,大妈又走到苏尘的尼龙袋旁又拿出几个,还是一样的沉。
沉吟片刻,大妈拿起三个玉米看着苏尘说道:
“小伙子,五块钱,三个,卖不卖?
大妈说着从自己的手里拿出一张五块钱递给苏尘摆出一副不卖就走的架势。
“大妈,这价格真卖不了,您也看得出来,我这是第一次做生意,这赔本买卖要是做了,我家里人估计以后就不让我来了。”
大妈看着苏尘地上铺着的新布和手套回想着方才抓玉米时用塑料袋子套着自己的手的细节。
犹豫片刻,大妈叹息一声说道:
“年轻人赚钱不容易,希望我孙子长大了也像你一样懂事儿,两块就两块吧,小伙子,好好干。”
都是为人父母的,看着苏尘年轻轻轻地就知道赚钱不易,加上也上进肯钻研,大妈想到自己儿子刚出社会那会儿的不容易,也就不想再砍价了。
“谢谢您咧,好吃下次再来。”
苏尘将三个玉米用塑料袋装好放到大妈的菜篮子。
有了第一个人买。
生意也就好做了。
围观的群众也纷纷拿起玉米粒试吃着。
不过大部分都是买一根的
一次性买三根的倒也不多。
还有一些老人家和老伴两个人住,孩子孙儿都不在身边只买半根的,苏尘也把大尾端较多的那一头卖给老人。
两个时辰后,一大袋子玉米只剩下二三十根了。
眼看着到了饭点,苏尘这将摊子上半个半个的玉米全部剥成玉米粒,又着隔壁的大婶借了一杆称将这些玉米粒等量装好分成了二十袋。
今天是周末,隔壁小区应该还是会有一些做饭的年轻人过来买菜。
剥好的玉米,一袋两块钱,怕麻烦懒得剥又不把小钱当一回事的年轻人是乐意花这个钱的。
“你倒是会做生意。”
一道柔媚的嗓音在苏尘的身后响起。
苏尘回头一看,笑着说道:
“你们怎么还在啊?”
新书首日,求鲜花,求收藏,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