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一十章 琼州工业

第一百一十章 琼州工业(1 / 2)

张煌言当然知道汉人商贾坑骗苗黎百姓的事情,不过这些事他还真的没有在意,总觉得既然是交易,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官府不该干涉。

可是郑经的一番话让张煌言明白了,商业活动没有那么简单,任何的行为最终都会导向到官府,百姓被奸商坑骗, 他们在恨奸商的同时也会恨官府。

不管这个官府是否无辜,这笔账都会算到官府头上,官府收了百姓的赋税,自然要承担百姓的一切不满。

大明朝的官府就是因为只想着收税,不想着负责任,致使百姓对官府彻底的失去信任, 最后权力落到了士绅与宗族的手中。

一个宗族族长竟然有判人死刑的权力, 这样的宗法凌驾于国法之上的行为绝对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官府不想承担责任, 这部分的权力空间就会有人填补,郑经当然不愿意将官府的权力拱手让给士绅宗族,瓦解宗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动工业发展,让各个小家庭在不依靠宗族的情况下能够独立生存。

苗黎山寨就是一个典型的宗法社会,只要郑氏官府推动工业生产,吸引大量的百姓下山加入工业化浪潮,必然会影响山寨首领的权威。

山寨首领的权力就会大幅缩水,最可能反对苗黎百姓下山的一定是山寨首领,他们会用各种的方法污蔑官府的行为。

官府要做的事就是在推动苗黎百姓下山的同时,宣传百姓下山的好处,只要百姓下山就一定能过上比在山寨里更好的生活。

当然这个宣传必须要落到实处,只要苗黎百姓发现下山的生活强过在山寨里的生活,山寨首领再说什么话都无法阻挡百姓的下山的决心。

张煌言并不明白,工业化生产将会释放出多么庞大的生产力,在崖州建厂首先要选择有河流的地方,然而崖州并没有太大的河流,只有一条安远河。

不过以目前郑氏的生产能力, 这样一条小河提供的动力足够支撑起一个小型的棉纺厂运转。等到规模发展起来,琼州府的诸多河流都可以成为建厂的选择。

华夏百姓对于水力的利用已经非常成熟,主要郑经提供一个合适的点子,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了工官何斌率领工匠进行水车的建造。

纺织机械,郑经暂时决定先使用华夏传统的纺织机械,这些机械虽然比起西夷的纺织机械已经落后于时代。

不过胜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为培养纺织工人的入门机械,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机械。

等到纺织工人熟练之后,相信约翰牛那边也该有了消息,约翰牛的纺织机械也差不多运到,东西方的纺织机械放到一起进行比较之后,也许就能给工匠们提供出不一样的灵感,再有郑经从旁点拨,相信珍妮纺纱机会第一个在华夏大地上诞生出来。

安排完纺织业的布局,郑经又去盐场视察了一圈,经过郑经与工匠们对盐场流程的优化,整个盐场能用机械的地方就绝对不用人力。

提升海水采用的是风车动力,莺歌海守在大海之滨, 常年都能保证有风, 风车动力对于工匠来说就是一个水力动力的变种, 难度最大的不是让风车转起来,而是让风车无论多大的风都保持一个速度转动。

巨大的风车一旦转动太快,很容易由于巨大的张力造成事故的发生,而且风车转动的快慢不一,又让动力不能保持匀速输出。

这个要求并没有难住聪明的工匠,工匠们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将风车上层制成了能够进行旋转的装置,通过调整风扇叶的迎风角度控制风车的转速。

同时风车内部还有制动装置连接到风车下方,在不需要风车提供动力的时候,或者调整方向的时候,进行进行紧急制动,控制风车的运转。

盐场的晒盐已经形成了规模,一年能够为郑氏生产食盐上亿斤,这样晒盐效率在整个世界来说都是相当的高。

整个盐场分为过滤池,蒸发池、结晶池三大部分。风车将海水提升到过滤池的过程中,进行第一次过滤,这一次的过滤能够海水中的杂质以及被抽水机抽上来的小鱼小虾过滤掉。

过滤掉后的海水分别流入几个巨大的蒸发池,当蒸发池中的海水达到标准之后,便会再次经过过滤流入结晶池中进行结晶。

结晶后的沉淀物便是食盐,而上层的没有结晶的水就是俗称的苦卤,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卤水点豆腐的那个卤水。

卤水有毒,但是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化工原料,可惜如今的郑氏没有化工的能力,这些宝贵的东西除了点豆腐之外再无用处,只能再次排到大海中。

谷俊

最新小说: 归藏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