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穿越之海权时代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巡视(一)

第一百六十五章 巡视(一)(1 / 2)

明郑永历二十五年,满清康熙十年,大明传统的新年刚过,郑经便将政务委托给六官衙门,自己则带着侍卫亲军在林陛亲自指挥的一支五船编队保护下开始了巡游郑氏领地。

郑经所行的第一站便是琼州府琼山县,提前得到消息的琼州府知府张煌言、驻守琼州的海军第二舰队长官洪暄、陆军中军都督黄廷已经在海口港迎候延平王的到来。

有了儿子的郑经蓄起了胡须,给人平添了几分稳重的姿态, 洪暄是年前才刚刚到琼州履职,他的副手陈泽如今正在鸿基港保护郑氏这个重要的煤矿港口。

陆军右军副都督杨富驻守崖州莺歌海盐场,保护崖州工业基地,并不在琼山,要见这两人得去他们驻防地才能见到。

郑经并没有随着张煌言进琼山城,而是在洪暄与黄廷的陪同下跟海陆两军的官兵进行了联欢,并且在海口港祭奠了英烈祠。

然后在张煌言的陪同下开始巡视整个琼州, 由于郑氏主要的投资方向是琼州府西面的昌化县与南面的崖州。

北面原本是琼州府最发达的地区, 这两年却有些落寞了。琼山城这么多年下来基本上海维持了当年刚刚接手时的样子。

不是张煌言不想把府治之地好好经营一下, 怎奈地方上没有多少钱粮可以利用,一些财政结余也只能尽量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昌化与崖州倒是有钱,可是这钱是直属于王府藩库的。

张煌言这个地方官并没有权力截留一文钱,这两年借着崖州棉纺织业的兴起,其他各县的大户人家也陆续地开办起了纺纱厂,不过由于他们没有先进的纺纱机械,生产的面纱质量又差价钱还高。

根本无法与崖州棉纺织厂进行竞争,没有几年就陆续的倒闭,只能将自己生产的棉花卖给崖州棉纺织厂。

张煌言多次上疏请求郑经将先进的纺织机械推广到整个琼州府,都被郑经拒绝了。这项技术暂时必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若是扩散开来,以琼州到广东布政使司的距离,很快就得被大陆偷学去。

再次见到郑经,张煌言旧话重提,还是希望能够把棉纺织机械扩散出来,这样百姓都能得利。

郑经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没有接张煌言的话, 而是反问张煌言道:“苍水先生!现在你还觉得技术没有经学重要吗?”

张煌言很想说经学重要,经学能够正人心,可是这话说了自己都不信,若是经学能够正人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读书人做出的事还不如贩夫走卒。

“王上!经学与实学各有侧重,应该互为表里才是!”

郑经给张煌言伸出了大拇指,称赞道:“苍水先生这话才是老成谋国之言,经学有经学的用处,实学有实学的作用。

既然不能偏费,若是工匠与读书人站在一起,苍水先生认为他们谁更高贵一些,或者说工匠就该等而下之。”

这话张煌言不知道怎么接了,自古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明确的指出读书人就该高人一等,若是张煌言敢说读书人与工匠是平等的,肯定会遭到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

郑经见张煌言踟蹰的表情,便知道张煌言内心的纠结,笑着说道:“苍水先生, 就连你都觉得工匠要比读书人低一等,你觉得天下士绅会拿工匠当一回事吗?”

“王上!官府可以保证工匠的待遇,让工匠凭借手艺过上比普通百姓更好的日子,这样不也能够起到支持工匠的作用,何必要让工匠参与到政治当中!”

郑经摇头道:“只要天下还有阶级,世人就都愿意爬到最高的那个阶层上,那么寡人请问苍水先生,哪一个行业更容易爬到顶层。”

张煌言叹了口气,道:“确实是读书人更有进入顶层的资格,读书人掌握天下大政,为天子牧守万民,这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能够保持这么久的传承,肯定有其传下来的道理。

若是读书人真的如此不堪,历代的君主也不会一直使用读书人牧守万民。”

最新小说: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