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 131 顶级对决,司马懿大战陆逊

131 顶级对决,司马懿大战陆逊(2 / 2)

于是令副将田豫,张颖等人距离大堤不远处的平地上摆下酒筵,饮酒作乐,就当是这寒冷的鬼天气里暖暖身子了。

同,满宠暗中又命将士们剑不离身、刀不离手,一边吃一边大声喧哗,佯做出一副毫无戒的姿态。

静静等候鱼儿上钩。

酒筵从中午吃到下午,酒足饭饱之后,很魏军士兵甚至倒雪地里熟睡。

这场景,令东兴大堤守将胡遵气得咬牙切齿,遂派人将魏军眼下的状况,报于二十里外的孙权知晓。

此前,因对魏国合肥修建城一事不满(城比旧城靠近东吴方向,孙权遂命人东兴修建大堤,以做回应。

此次合肥之战爆发后,孙权早早就率军赶到了地头,本想趁满宠出兵攻东兴大堤,提兵去合肥城,却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一直躲二十里外观察战场动静。

今闻魏兵居然吴军眼皮底下开怀饮,喝到酩酊大醉,顿心下狂喜。

机会了!

吾必生擒满宠矣!

思及此,孙权便催动三万士兵上岸,由老将潘璋统,茫茫雪地上穿行,急速靠近魏军。

犹记得,子曾川上曰过:能够把握住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战机,便是为顶级统帅。

孙权认为自己是个顶级统帅。

岸上,吴军要接近魏兵大寨,潘璋对左右将士说道:“敌人正喝酒熟睡,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功赏,就今天!”

士兵们被他描述的美好前景所感染,纷纷高举武器,愿意拼死一战。

潘璋又命士兵沿着堤防而行,悄悄接近魏军。

正喝酒或躺地上的魏军,远远看见吴军轻手轻脚靠近,都暗暗觉得好笑,一部分人甚至忍不住哈哈大笑。

潘璋当即大手一挥,吴军趁机冲杀过去,一间杀声震天。

谁知魏兵非但不乱,反而突然乍,提着兵刃反冲杀过,个个如猛虎下山,无人能挡。

战局刹那之间反转,主将潘璋当场就懵逼了。

吴兵旋即大乱,被魏军砍死者、互相践踏而死者,落水者,不计其数。

满宠率众一路追出去二十余里,俘获士兵近万,武器盔甲堆积如山。

见魏军兵锋如此之盛,孙权吓得连忙将船远远离岸,也不敢再去增援东兴大堤,连忙传令大堤守将胡遵从水路撤退。

见状,满宠也不去追击吴军,遂遣一千步骑,轻轻松松拿下东兴大堤,着人马将战报传往洛阳,报于魏帝曹叡知晓。

中线,江夏战场。

魏军主将是57岁的王凌,与55岁吴军主将诸葛瑾相持于江北小城,已有月余,期间魏兵数次猛不克,局势暂僵持下。

两个年近花甲、年龄相当、且看透世事的老将隔城相望,都意识到此处战场不是魏吴大战胜负的关键,遂默契的开始磨了懒工。

西线,江汉战场。

司马懿坐镇襄阳,威逼江陵;陆逊巍峨不懂,以不变应万变。

目前荆州的局势是这样的,魏国占据着汉水以南,长江以北的襄阳。

东吴则控制横跨长江的荆州重镇江陵,江陵据全楚之中,“左顾川陕,右控湖湘,下瞰交广,上觑宛洛”,自秦以即为南郡治所。吴沿置不变。但是江陵为四战之地,易攻不易守,须与襄阳互相呼应。若“襄阳不守,则江陵以北危矣”。

黄初三年冬(222年,曹魏围攻江陵的战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拥有江陵的同还必须拥有襄阳,否则位于江陵的一方难以安然自守。

襄阳自古便为兵家必争要地。对东吴而言,不论是保护荆州还是向北发展都有必要占据襄阳。因此夺襄阳一直是东吴的战略目标。早建安十四年,周瑜就向孙权建议,“据襄阳以蹙操”,而“北方图”。因而,孙权夺江陵及其附近地区后,即连连向曹魏占的襄阳发攻击,双方由此牵动了将近十万的兵力,反复拉扯。

对于曹魏说,襄阳是拱卫许、洛,南伐孙吴并实现全国统一的战略基地,因此曹魏非常重视襄阳的防御,与东吴的长期争夺过程中,始终针锋相对,绝不退让一步,

魏文帝曹丕即位,曹魏数大臣鉴于襄樊一带遭受战争破坏,主张将荆州州治撤至宛。此曹魏尚无能力统一全国,军事上摆出了守势。襄阳居汉水之南,虽南有岘山之险,但魏军不善水战,难以控制汉江防线,阻挡吴军进攻,倘若主守襄阳,江汉一旦失控,其守军就必然孤悬于外,面临灭顶之灾。

一如昔日关羽水淹七军一幕。

但地处平旷的樊城虽汉水之北,却易攻难守,作为军事指挥中心也不合适,所以魏国很短一段间,将布防重心转移到宛城,放弃了襄、樊,其荆州之地丧失殆。

但后发现如此做,于战于守都十分不利。

以曹魏的角度而言,它以暂放弃襄、樊二地,但决不允许东吴插足,于是曹丕不久后即重夺重建襄、樊二城,作为宛的外围据。如此布置,既以避开吴水军之长,保留供回旋的战略缓冲地带,同又保持了襄、樊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城镇。

到魏明帝曹叡,随着南北争夺的加剧,襄阳为魏国御南重镇的地位再次得到确认,“遥望长江”:“南守襄阳”成为了曹魏的基本战略国策。襄阳的政治、军事地位进一步提高。

荆州之争,东吴无法得襄阳,魏亦无条件大规模南下,双方遂长期相持于江汉一带。

扩大到整个魏吴边界线,即为吴国占据着全部长江南北两岸,并江北占有一定的陆地,控制了一定数量的郡县。而魏国则全面退出临江地带,退回到平原守御。

这条分界线,是魏吴双方根据自身的实力及对方的底线而逐渐确定(打出的。

因为两国的国情军情不同。魏国居北,善陆战而不善水战。吴军则相反,长江上作战的后果曹魏不是没有体会过,赤壁之战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所以这条分界线倘若真推到长江沿岸,对魏国说,就要刻刻面临东吴水军的制裁,这也是这条分界线逐渐北移,并稳固下的一大前提——即魏国短期不能打过长江。

南阳平原和江淮平原则不然,吴军陆战不如曹军,曹魏得以坚守这一地带,但水军不利又不能南征,吴国也无法北伐,故而形成了一种制衡。

其次是曹魏所采的收战略。正如当年曹操放弃汉中将汉中人口迁出,留空城给刘那样,曹魏江北也采了同样坚壁清野的战略。

这个代,战争的本质是争夺人口,人口是生产、作战的基础。虽然魏国江北收缩,但人口北迁,本质上并不吃少亏,而且没有人口的地方就没有物资生产,还能令吴国进攻的候拉长补给线。

如此一,魏国打不过去,吴国也打不过,这条线实际上代表着一个平衡。虽然它不长江上,但它的意义就代表着背靠长江天堑。所以,魏国和吴国的分界线,本质还是长江。

如今,魏大将军司马懿奉曹叡之命,统大兵八万南下到长江沿岸,想要驱逐陆逊到江南,进而图谋江陵。

身为吴国上大将军的陆逊,自然不会让司马懿如愿。

双方遂长江以北,襄阳以南的平川地带,摆开了阵势。

战争一触即发。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