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我有一个宝葫芦! > 第四十二章 四方的奔赴

第四十二章 四方的奔赴(2 / 2)

赴安阳圩的人大都是为买卖而来,但是来赶热闹的人显然也不少,见见相熟的人、和认识不认识的人聊聊天,感觉就非常好,有的甚至是慕名而来的,为的就是近距离感受这份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在老人闲聊期间,张浩家的摊位也支起来了,张秀兰拿了张马扎给阿奶,让她坐下和附近的老人聊天,见儿子蹲在摊位前似乎打算帮忙卖菜,连忙嫌弃道:“去去,自己逛去,这点菜我和你阿奶一会功夫就能卖完。”

“要找你的时候再打电话给你,我今天带手机出门了。”

张浩知道老妈是怕自己一个年轻人呆在一堆老人妇孺间有些不自在,也怕自己抹不开脸来卖菜,闻言就起身,笑了笑说道:“那行吧,我先去买点东西,你们卖完了就打电话给我。”

老妈和阿奶以前都不知道赴过多少次安阳圩了,论对镇上的熟悉程度他还远不如两人呢,完全没什么好担心的。

而且自家的这些菜虽然好吃又好看,但在镇上卖自然不可能跟他之前在花城和县城卖西红柿、枇杷那样,卖个十几二十块钱一斤的,否则这五六十斤蔬菜就算是在圩日,估计卖一天都卖不完呢,所以老妈要卖多少钱他也无所谓,只要老妈高兴就好。

跟正在和几个老人凑在一起聊天的阿奶说了一声,张浩便自己在圩市闲逛起来。

他原本今天来赴圩的主要目的就是买一些桃树苗和几只鹅回去养,昨天晚上巡逻时又看到有老鼠偷吃饲料,现在正好再买一些老鼠夹或黏鼠板,势要将鼠害一网打尽。

至于说放老鼠药,在养鸡场多少还是有些不安全,况且他还有灵泉水这种引诱神器,对付高高在上的老鹰或许很难起作用,但对付地上的老鼠,相信就算用物理陷阱那也绝对是一诱一个准,效果杠杠的。

上下横街是镇上最早的圩场所在,所以这两条老街也是圩日最为热闹之地,铲刀磨剪、阉鸡补锅、编织竹器、修制农具、开炉打铁、耍把戏卖膏药等古老行业也都基本集中在这两条街。

圩场里熙熙攘攘,热浪逼人,赴圩的人吆喝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充满了乡村气息。

张浩随着人流不时地在两边的摊位店铺前走走停停,东看看西望望,一些超市里难觅踪迹的小物件随处可见,如掏耳针,咸菜缸,酒瓮,小石臼,小石磨以及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狗皮膏药等。

说实话,他自从高中毕业后好像就再也没来赴过安阳圩了,尽管如今的超市、商业街遍布,商品各式各样,但是怎么也替代不了在家乡赴圩的那份亲切感。

现在再次置身其中,竟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记忆中小时候跟随着老爷子或老爸来赴圩的场景似乎与眼前的景象重叠起来了,恍如隔日,但却物是人非。

“阿婆,仙人粄多少钱一碗?”

“两块钱一碗,这边可以加白糖,蜂蜜,黄糖。”

“还有蜂蜜啊?”

“都是自家养的,甜得很。”

“那给我来一碗,加蜂蜜。”

“好咧。”

仙人粄就是用生长在田间地头的一种叫仙人草的野草熬制成的,黑乎乎的凝胶状,算是本地的一种凉粉,既能解饥渴,又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掏出两块钱零钱给卖仙人粄的阿婆,张浩就端着一个巴掌大的塑料碗边走边吃起来,甘、香、滑、凉而又带有“仙人草”特有的香味,配上浓郁花香的蜂蜜,瞬间驱走了身处人流中的闷热感,沁人心脾。

“啧,这阿婆还真实诚,这么好的蜂蜜都舍得拿出来加。”

走了没一会,又看见前方有一堆人在围观,张浩也好奇地在外面踮起脚尖瞄了一眼,发现是卖跌打膏药,正在吹嘘自己的膏药如何了得,他瞬间便没了兴趣。

圩日最热闹的就要数这一类的小商贩,卖老鼠药的、卖蛇药的、算命的、卖跌打药的,有些还是“撮把戏”兼卖跌打药的,大刀砍在胸脯上不出血,你不眨眼算你有种;报个出生时日便能说出你的过去未来,你不服算你有才。

但这些人大多都是流窜在各个圩市糊弄乡民的,小时候跟老爷子来赴圩时,他就被告诫过别信这些蛇蛇鬼鬼的。

“老鼠药,老鼠药,家家用得着……上夜吱吱叫,下夜死翘翘。”

想什么来什么,不远处卖老鼠药的摊贩就吆喝得格外卖力。

张浩走过去问道:“老板,你这卖老鼠夹或黏鼠板么?”

“有啊,老鼠夹5元一个,强力黏鼠板1元一张,专杀聪明的大老鼠!”

“那给我拿两个老鼠夹,20张黏鼠板。”

……

在老街逛的差不多后,张浩就兜到司前街,这里是种苗行和三鸟行,正好可以买齐他所需的东西。

到鸡场的山路不是很长,路两边实际上种不了多少桃树,就随便买了50棵裸苗就可以了。

三鸟行就是卖鸡鸭鹅等家禽的,还掺杂着一些卖猫狗的小贩,气味比较冲。

“大爷,你这笼是鹅苗还是鸭苗?怎么卖的?”没养过鸭鹅的人其实很难区分小鹅和小鸭的,两者都是灰扑扑,毛茸茸的,张浩就分不出来,只能问卖苗的老大爷了。

“左边的是狮头鹅苗,30块钱一只,右边的是番鸭苗,7块钱一只。”

“那么贵的!”张浩被吓了一跳,他还以为跟鸡苗差不多,几块钱一只就能买到呢。

不过这些鹅苗都挺大的,一只手都抓不过来,看起来能节省不少喂养时间,可以尽快养大发挥出“村霸”本色。

最终,张浩还是决定买几只回去,“大爷,这鹅苗给我拿五只吧。”

“还有,这鸭苗也给我拿十只。”

养鹅是为了镇场子,养鸭就纯粹是想着养大到过年的时候吃了,葱姜焖番鸭,番鸭煲汤,都是一道美味,正好丰富过年的餐桌。

鸭苗鹅苗都用网袋装着,还想继续逛一下这条街,老妈就打电话过来说菜已经卖完了,于是他只好先回到停车的地方。

“妈,菜那么快就卖完了,卖了多少钱?”

“自家的菜种得好,识货的人自然是抢着买了,一共卖了两百多块钱,比去做一天工都多呢。”张秀兰显然已经很满足了。

“那确实是。”张浩也不在意这菜价值不值,反正顺着老妈的意思说就是了。

将摆摊的工具和他刚才买的东西都拿回车上放好,然后祖孙三人就一同去逛圩场买东西,顺便补锅。

偌大的圩场,转一圈,几乎没有人会空手而归,总会遇上自己中意的东西,当然也有人把收获装在肚里,也有人把收获装在心中,只要你来过,便不会忘记。

这就是安阳圩天的风情!

最新小说: 换亲嫁糙汉,绝色美人下乡当团宠 祁同伟漂亮地干掉了候亮平,结果 高武:无限拾取,你天赋全是我的 逆风的蝴蝶 踏山河,灭权臣,短命夫君他长命百岁了 四合院:斗禽强国不耽误! 海贼终成王 四合院:破坏我婚姻,还逼我团结 盗墓:长生家族,修炼遮天功法 人在大唐休高阳,关你李二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