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我有一个宝葫芦! > 第四十三章 传统老手艺

第四十三章 传统老手艺(2 / 2)

店内展示的这些蓝衫,开襟形式与汉服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有“大襟”“琵琶襟”“对襟”三种。

所谓“大襟”是衣襟弯曲向右开口一直延伸至右腋下,然后顺着肋边与小襟重叠扣合,是早年汉族妇女服装的主要开襟形式。

“对襟”就像古建筑的大门,两扇对开的形式,通常为一般男性的外衣或大褂的开襟样式。以前老爷子在世的时候经常要么就是一袭或蓝或黑的长袍打扮,要么就是穿这种对襟短衫,麻衣麻裤,黑布鞋,背着背篓就进山采药去了。

最后的“琵琶襟”则大多用于背心类的服装或者冬装,男、女、老、幼均有穿着。

对襟衫、袍褂、大襟衫、大裆裤等蓝衫都是当地山民的常服,居家休闲时穿它,赴亲戚朋友家做客也穿它,外出到公共场合也这样穿着。

一到圩日更是能看到的所有山民都穿戴形制样式差不多的服饰,从四面八方,翻山越岭来赴圩的盛况。

可惜,正如其他老手艺活一样,如今会制作这种传统蓝衫服饰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了,穿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大多都是用做传统演艺节目表演来展示。

在当地只有一些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穿一下,阿奶就有两身这样的衣服,平时在家也经常穿,已经很久没置办过新的了。

阿奶喜欢穿这种衣服,张秀兰自然要趁现在给老人定制一身新衣服了。

或许是弯腰太久累了,老裁缝终于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想休息一下时,这才发现在店内的祖孙三人。

看见阿奶后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高兴地迎了出来。

“哟,桃花老妹,难得你来一次镇上啊,怎么不早点叫我啊。”

“快坐,快坐。”

阿奶笑了笑说道:“这不是看袁老哥在干活,不想打扰你吗。”

阿奶的本名就叫张桃花,明年就八十了,不过眼前这位姓袁的老裁缝都八十五往上了,叫阿奶一声老妹也合理。而且老爷子生前与这位老裁缝来往很多,自然也就认识张浩一家子了。

“叔公!”老裁缝跟自己爷爷同辈,张浩喊一声叔公也没错。

“你就是世贤兄的孙子吧,好多年没见你,都快认不出来了。”袁老裁缝拍着张浩的肩膀,很是感慨的说道:“记得你爷爷第一次带你来赴圩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呢,没想到现在都变成大小伙子了。”

这话说得张浩都不知道怎么接了,只好讪笑了几声。

老裁缝似乎也反应过来,现在提起故去的张浩爷爷多少有些不合适,于是招呼着祖孙三人坐下后,便转移话题,寒暄道:“老妹,看你面色,身体还应该算硬朗吧,你都好几年没来过镇上了。”

“现在身体好多了,这不今天就来赴圩凑凑热闹吧。”

“应该的,到处走走对身体也好处。”

闲聊了几句,老裁缝便主动说道:“你今天是来做衣服的吧,正好我手中没多少活,先给你量一下尺寸,估计三四天就能做出来了。”

然后就起身拿出皮尺给阿奶量着尺寸,一边还唏嘘的说道:“唉…以前还有一些人找我做衣服的,一天做二三十件都是有的,现在都没有几个人会来这里定制衣服了。”

“要不是舍不得这身手艺,这家店我早关了,回去颐养天年。”

“叔公,我看你这挂着的衣服都挺好看的啊,没人买吗?”张浩指着墙上挂着的一件对襟蓝衫说道。

那件蓝衫似乎与传统的蓝衫略微有些区别,整体设计还是很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潮流,衣服上有一些时尚的蓝白花纹图案。

“那一件啊,”老裁缝看了眼说道:“那是我看传统蓝衫没人买,就新设计出来的一种款式,想着试试看能不能吸引一些年轻人来购买,可惜效果不怎么理想。”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这种需要定做吗?我想买几件穿一下。”

其实这种宽松的粗布蓝衫,在夏天穿起来还是很透气、自在的,也会不妨碍干农活,而且看起来也不会土里土气的,所以张浩才想着买几件来穿,顺便照顾一下老人的生意。

“这种新款的我也就做了几套样品出来,你试一下合不合尺寸,合适得话你就带走吧,不合适就要等几天再过来拿了。”

“行,那我试一下。”张浩随即就挑了一套深蓝色的对襟衫试了一下,没想到还挺合身的。

走出来让老妈参考一下,“妈,好不好看?”

“不错不错,穿起来很好看。”张秀兰围着儿子转了一圈,直夸很帅。当然,在每一个当妈的眼里,自己生的孩子哪有不好看的道理。

端正的五官,修长的身材,简单朴素的复古麻衣,倒是挺像个人样的,张浩对着镜子照了照,也觉得挺满意。

“不错,有几分旧时农家子的样。”阿奶量完尺寸,走过来说道。

像这种传统蓝衫,最初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实用、耐穿,不会妨碍干活,甚至可以说就是为当地山民穿着干农活而设计的。

既然都说好看,张浩索性又挑了一套浅灰色的,耐脏,正好换着穿。

只不过临走时,老裁缝死活不肯收钱,还是老妈出马说了一句,“袁叔,你这次不收钱,下次我们可不敢再登门了啊。”

老裁缝最后才勉强说给个一百块钱就行了。

其实现在像这种纯手工,精细裁成的衣服,尤其是特殊的蓝染工艺费时又耗工,在网上随便一件都不止一百块钱,不过张浩也不知道具体的行情,最后只好掏出五百块钱,把阿奶定做的那一套也一起付了账。

不然过几天他来取的时候,老裁缝肯定不会收钱的,他又拗不过老人,现在正好一起付了钱省事。

眼见老裁缝还要推辞,祖孙三人扔下钱就走,弄的跟逃账似的。

没办法,农村的人情往来就是这么麻烦,这还是小儿科的,等逢年过节亲戚间串门互相推辞礼物的时候,那简直就跟要干架一样,你推我我推你的,不过上几十招谁也别想回家。

从裁缝店出来后,又去买了好几种糕点、干果,放在家里平时可以解解馋,有客人上门也有东西招待。

看时间都十二点多了,祖孙三人也不打算再逛圩市了,便拎着大包小包回到信用社门口停车的地方。

张浩正想上车,肩膀就被人拍了一下。

“耗子,还真是你啊,我还以为我认错人了。”

张浩转过头来,发现是一个黝黑的青年在拍自己,刚开始还楞了一些,不过听着熟悉的嗓音,以及标志性的,跟非洲人有得一拼的肤色,瞬间就认出眼前这位正是自己的初中同学,陈志斌,外号叫“黑子”。

他立即高兴的喊道:“我靠,黑子,是你啊,你这黑得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两人上初中的时候还挺有缘分的,连续三年都分到同一个班,只不过高中的时候两人虽然都在县城读,但却不在同一所高中,刚开始还会互相串校找对方玩,后来就慢慢没有联系了,尤其是高中毕业后,没想到今天还能碰到。

黑子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什么时候在家的,我一直在家居然从没在镇上碰到过你。”

安阳镇也不大,两人都是一个镇的,如果都一直在家的话,碰见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我才回来一个多月呢。你是一直都在家发展的吗,没出去?”张浩好奇的问道。

“对啊,我就读了个专科,毕业后就回来养猪了。”

张浩听了,立即笑嘻嘻的说道:“嘿嘿,巧了不是,我现在也在家养鸡呢,咱们还真是志同道合啊。”

“你可别骗我,你一个大学生会回来养鸡。”黑子表示严重怀疑。

张浩翻了个白眼,“骗你干嘛,你要不要闻闻我身上的鸡屎味。”

“嘿嘿,我身上还有猪屎味呢,谁怕谁。”

两位老同学互相打趣了一番,只是现在时间不对,黑子家的猪场水管爆了,正准备来镇上买工具,急着回去修,张浩也要赶着回家。

于是两人闲聊了几句,约定有空再到对方的养殖场参观参观,留下联系方式后就各自离开了。

车上,张秀兰问道:“浩仔,刚才那个人是谁啊?”

“我初中同学,以前来过家里玩的,你还说人家黑得跟炭一样。”

“哦,我想起来了,他家是河背半坑村的。”

……

车上祖孙三人闲谈着,身后则是渐渐冷清下来的圩市,在默默地等待着下一次故事的开启!

最新小说: 影视:身穿苏培盛,甄嬛被玩麻了 人在崩坏:第四天灾身份被曝光 总有大佬逼我退学 隐婚后,我竟成了豪门萌宝的亲妈 四合院:开局干掉易中海 星铁:染上繁育,被迫牛穿流萤 火影:佐助追辉夜发现了改造人 缚尘缨 影视:人在玫瑰,开局润了黄亦玫 三国开宝箱,我被奉为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