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许大人,详细给晚生说说”
许浑看向远方道“你应该知道,在我大瑜有两个读书人的圣地其中一个是国子监,而另一个便是圣贤院”。
这一点韩策并不陌生,圣贤院乃是第一大私学,历史更远非国子监可以相比!
“许大人是说,国子监和圣贤院不对付?”
许浑点头道“不仅是不对付,甚至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两者不合,这一点不难猜测,一公一私,从阵营上便已经处于对立面了!
许浑可不知道韩策心中所想,而是说道“圣贤院作为大陆第一所高等学府,数千年来培养了无数大贤,其主要思想便是“仁”,以仁爱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并主张以仁爱治国”
此时就算许浑不说,韩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是否,是国子监的治学理念与治世方针,和圣贤院不同,因此才会一直敌对”
许浑满意的点了点头,同时提醒道“有些事情涉及国本,你我不便多说,你只需要知道国子监的创立,其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遏制圣贤院的发展”
“圣贤院也在京城,就在五圣山上,所以你到了京城难免会接触到圣贤院的人,到时候如何自处,我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
“多谢许大人,晚生知道了”
多简单的一个道理,统治者需要借用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和读书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儒家仁爱治国,因为那太理想化了,而且不利于皇权的集中,如果放任自流,将会极大的威胁皇权。
所以历朝历代虽都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但同时又在遏制儒学的发展,所以说现在的圣贤院处于一种极度尴尬的地位。
而国子监虽然同样学习儒家经典同拜孔子为至圣先师,但朝廷的根本目的却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完全服务于国家的其性质完全不同,目的在于牢笼囚士。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你将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离开文庙后,韩策表示自己还有事情要办,便让韩光先回去了!
而韩光刚走,一人便走了过来,韩策认得正是刚才一同参拜孔子圣象的县丞李相儒!
韩策急忙作揖行礼“晚生,见过李大人”。
李相儒也同样作揖还礼“韩双甲不必多礼,我今天是特意来感谢您的救命之恩的”。
“李青云是您的公子”
韩策疑惑的看着对方!
“正是,当日的事情犬子都跟老夫说了,若非你出手相助,我可能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韩策忙道“李大人严重了,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李相儒笑道“不用称呼我大人,若是不嫌弃就喊我一声伯父吧”。
对方年纪的确可以做自己伯父了,所以韩策也没纠结,喊了一声“李伯父”
李相儒立时乐的合不拢嘴,笑道“为了表达感谢,今天去伯父家吃个便饭,也让我表达一番谢意”。
“这.......”
“你若是不答应,我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喔嚯,还有强制请人吃饭的,看来这个李相儒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不过转念一想,韩策正想找李青云咨询一下这里的武道体系,正愁找不到人呢,这下倒好自己送上门来了。
于是不露声色的道“既如此,晚辈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宅,距离县衙并不远,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两百米的距离,是一个三进三出的院落。
对此韩策不由得感到,县令不过是七品,县丞顶多算是个从品的官职,在县城里都有这么大院落,不得不说在古代当官是真的好。
其实对于官员的房屋,朝廷也是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官场也是个不成为规定的,只要你不做的太过分,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相儒算是槐黄县的二把手,也是个举人,一直赋闲在家,直到上一任县丞因为犯错被发配,这才轮到他捞了个候补县丞,加上却是有些能力经过许浑的提携,就彻底转正了。
刚走到门口,便有门房喊道“老爷,您回来了”
“吩咐厨房,准备一桌酒席,今日有贵客光临”
门房抬眼看了一眼韩策,没想到老爷口中的贵客,居然是一个看上去还未及冠的少年郎,不过他也不敢多问,应了一声便向厨房跑去。
韩策跟着李相儒一直来到大厅,两人分主客做好,很快就有丫鬟送上了香茗!
本以为对方会跟自己谈论诗词典章,没想到离县城张口就问“贤侄,可曾婚配?”
韩策心中一动,莫非他是要将女儿许配给我!
一想到李青云的妹妹就不由制住的一阵心猿意马,心中虽然乐开了花,表面上不动神色的道“晚生尚未及冠,至今尚未婚配”。
李县丞眼角含笑,道“对,对,读书人应当以学业为重,不过你现在既然高中秀才,也是时候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