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海边漫步 > 高中生物知识点摘要-2

高中生物知识点摘要-2(1 / 2)

?多选10*3=30

(1).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⒈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再由根基向根尖运输。

⒉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细胞的

伸长。生长索和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乙烯抑制细胞伸长与生长索和赤霉素促进细

胞伸长是拮抗作用。

3.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

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⒋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

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环割切口处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5.性激素是脂类,它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并且线粒体供能,再由高尔基体分泌出去。

6.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都相同,

低温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7.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需要ATP提供能量。

8.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运输到内质网加工,内质网形成小泡交给高尔基体加工成

熟,然后形成高尔基体小泡和细胞膜融合,最后由细胞膜完成分泌过程。

(2).自然选择学说

1.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

因频率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族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在英国上生活着一种鸟a,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Aa为2000,aa为6000。当他们迁移到一个

孤岛上生存繁衍。请回答:

a.AA在初始时的基因型频率是20%_,a的基因频率是70%_

b.当他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后,由于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了另外一种鸟b,造成这

种结果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请问鸟a和鸟b的本质区别是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当把他们在放到同一地区生活时,他们

不能在基因交流了,因为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

4.教材上说:基因重组也能改变基因频率,请问,基因重组如何改变基因频率?

基因重组,使后代具备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型,此时,并没有改变基因频率。

但这种结果,为环境的选择提供了来源。通过环境的选择作用,那怕是使少数个体死亡,也必定

会改变基因频率。所以,实际上是基因重组加上自然选择就影响了基因频率。

5.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因为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

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自然选择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多样性。

(3)培养基

1.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限制酶一般只切断DNA分子双链,而烟草

花叶病毒是RNA病毒,DNA连接酶是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是利

用农杆菌转化法,根据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是转基因烟草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相当,而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

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有利于芽的分化

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丧失了分裂能力,所以都必须通过脱分

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一定相同,如二倍体的花药

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植株,而体细胞组织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二倍体。

3.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脱毒苗.组织培养首先选用的是尚未被病毒感染的嫩茎尖端的分生区,经消毒

后,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而成.整个过程无细菌或病毒的感染.

4.植物体细胞杂交能解决不同种植物之间由于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有性杂交的问题。植物体细胞

杂交过程涉及a.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诱导两种不同的细胞融合c.选择利于杂种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

5.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毒的环境②无菌的环境③合成培养基

需加入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④动物

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其中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⑤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

,95%空气和5%的CO2,其中5%的CO2能调培养液pH

⑷类病毒,细胞分类,藻

1.类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传染的致病因子,比普通病毒简单。类病毒是无蛋白质外壳保护的

游离的共价闭合环状单链RNA分子,侵入宿主细胞后自我复制,并使宿主致病或死亡。它和病毒与

朊病毒都不属于单细胞生物。

2.衣藻、草履虫、叶肉细胞、酵母菌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3.单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衣藻与硅藻,多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紫菜、海带等。

4.蓝藻,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植物中,

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和细菌一样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

。另外,蓝藻细胞内也无叶绿体,但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因此而得名。

(5).内环境的稳态

1.a.血浆的酸碱度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b.组织液水分和蛋白质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c.ATP与ATP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因此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不是内环境稳态的重

要组成部分,;

d.血糖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脂肪分解使血糖升高,但它不会抑制血糖的去路。

3机体中的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4.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

各处被机体利用。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体温保持在37℃左右,渗透压约为770kPa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

5.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

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

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6.当人进入高寒地区后,人体向外散热快;同时冷觉感受器及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一方面

使皮下血管收缩、皮下血流量减少而尽量使散热减慢;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有氧呼吸加快

(耗氧量增大)而使产热相对加快。机体调节的结果是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使人体温保持相对

稳定,维持机体的稳态。故而体温下降、耗氧量降低不正确。

7.二氧化碳的排除需要经过细胞内液组织液到达血管血浆。消化系统吸收相关营养物质,循环系

统负责运输,泌尿系统负责排泄,分工明确,各个系统密切合作维持内环境稳态。

8.什么是正反馈调节,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分别举几个例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

定状态。如激素的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

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

9.生物圈能够维持自身稳态的原因:

a.能量角度,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b.物质方面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即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

足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0.a.免疫调节是依靠人体免疫系统实现,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

分.b..免疫系统有时会出现功能异常,如: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

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

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c.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利用若干只健康家禽等进行实验,研究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通过接

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可刺激家禽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

入侵时,由于病毒B与病毒A有部分的抗原相同,因此机体由于有相应的记忆细胞,会更快的产生

数量更多的抗体,用于抵抗病毒的入侵.

d.①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叫脱水缩合.

②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

抗体数量多的方法较好,能快速消灭病原体,以达到免疫效果.

正常情况下,能产生该抗体的浆细胞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抗体在7天后逐渐下降。

(6).种群

1.“J”型增长曲线,代表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生存斗争存在;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0,种

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1.74N0;达到K值是,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增长率为0,在S/2时,增长率最大;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物种数量,营养结构等有关系,物种数

量多,营养结构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高,而恢复力稳定性低。

2.若兔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假设第3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

种群的数量达到K/2,再假设第5年的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最后假设第三年采用

标志重补法,该兔种群的密度是110*60/30=220只,则该环境的K值是440只。

3.种群密度无有直接影响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

度无直接影响的是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

4.大熊猫与小熊猫不一个种群。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不是一个种群。

5.稳定型种群,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但是,该种群不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

系统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该种群不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6.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

7.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

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

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大于161只。

8、果蝇是常用遗传学研究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

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

最新小说: 妖女们总想推倒我怎么办? 大明:我三句话,老朱当场气岔 综漫:身边都是动漫女神依然坚强 我只想好好苟着,你们却逼我发癫? 温柔瘾 影视:从黄亦玫开始的暴爽人生 杨蜜嫌我短?我的肾黑化了! 盘点十大合格兄长:开局妓夫太郎 大佬绝嗣?孕吐后小可怜一胎三宝 人在霍格沃茨:开局成为凤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