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的景色,独树一帜。
白天,贫穷辛劳的人络绎不绝。
夜晚,达官贵人却是欢歌笑语。
但这场景出现在大明,却是在正常不过了。
换了一身便装的茹太素和朱元璋再次出现在这里。
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茹太素早已经麻木了,但朱元璋却还记得刚见到常青时的那些话。
朱元璋缓慢的步行,开口说道“看到这些过往的百姓,爱卿可有什么想法?”
“啊?回禀皇……老爷。”
茹太素早已习惯了做皇帝的朱元璋,一时之间还没适应过来。
甚至连迈着的步子都要小朱元璋许多,生怕走在了这位大明主宰的前面。
但多年为官的他,看了看四周的百姓,皱了皱眉头说道“回禀老爷,此地百姓贫穷,导致四周铺子在白天的生意不好。”
说着,他继续说道“只有夜间,达官贵人才能让银两汇聚。”
虽然没有明说,但茹太素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了。
烟花之地的收入,大多在于夜间,白天老百姓也不会购买什么。
而夜间,有钱人都集中在特殊的地方,所以朝廷没有办法收取租金也是正常的。
朱元璋并没有反驳茹太素,而是看着他继续问道“就没其他想法?”
“臣,臣没有。”
茹太素细细回想,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
“这些,都是咱的子民。你们和咱说盛世将来,就是这样?”
朱元璋说着,又指向了四周过往的百姓“大明,是咱的。这些子民,也是咱的。”
可茹太素想了想,奇怪的说道“老爷,这世上有穷有富,是正常的规律。”
朱元璋却是摇了摇头,他能理解茹太素的想法。正如如今他早已习惯了皇帝高位,也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
天下万民,有穷有富在正常不过。
但,直到遇到常青,他惊醒了。
因为他也曾是最底层的一个放牛娃,但朱元璋却也不再想着解释,摇了摇头继续悠闲的走着。
……
而在另一处,常青没路过一个店铺,就会上下打量。
接着,又怕达不到系统的要求,去寻觅下一家。
这一切落在后面跟随的朱棣眼中,自然明白常青是想购买一处店铺。
直到走到最深处,一个破旧的店铺出现在常青的眼前。
“常春堂!”
常青默默的念着匾额上的名字,若有所思的打量着。
此处应当是一个药铺,但四周却早已是破败不堪。
唯有铺子里有一中年男子,在老人身边还坐着个看书的孩童。
看到店铺外有人,那中年男子倒还是热情,开口问道“公子,可是身子有什么不适?我是咱药堂的掌柜,要是寻常症状倒也会抓两幅药。”
常青摇了摇头,直接开口说道“你这店,怕是生意不好吧?”
那掌柜的听着常青的话,先是一愣,接着下意识的摇头“最近患病的人少,小店自然清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