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的人看着,正在施药救人的两名郎中,已经抽出了腰间的青铜刀剑。
骑马的几人飞奔而来,口中高呼:“可是神医扁鹊和其徒弟。。。。。”
也不等,扁鹊和秦思渺作答,骑马近前的黑衣人,已经手起刀落。
扁鹊的头颅已经,被一刀砍下身首分离飞出好远。。。。。。。
秦思渺吓得想跑,可惜背后一刀袭来,剧痛传来。。。。。。
眼前一黑,在醒来时,又换了个地方,这处不再是古战场,而是一座城外。
遍地都是饥饿倒地的人群,饥荒往往伴随着瘟疫,饿死的人无人安葬,又让尸气侵染了活人,爆发了瘟疫。
大灾之后,便是大疫。
秦思渺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等待施粥的饥民,此时是秦朝末年二世时期。
眼前一位道袍破旧的道人,正在为生病的灾民施药救治,可惜这灾年药石难寻,道人也只能用些石灰,带着徒弟刨坑,将死者安葬来避瘟疫。
秦思渺每日做为这道人的徒弟,也帮着抬尸。
道人道号为野草,便是借用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要在这乱世灾年间,悬壶济世,施药救人。
最终,饥民再也领不到救济的粥,便将主意打在了人身上,而这施药救人的野草道人,也没幸免。
野草道人下锅前,被除去衣衫,却也不在言语。
前夜野草道人让几位徒弟还有新收的小徒弟秦思渺,来自己帐篷内,便将自己编著的一本药经交给他们,让他们带走,远离这是非之地。
秦思渺不解的问:“师傅既然算到,饥民得不到食物已经要失控,为何我们不一起逃走?”
众师兄也劝道:“师傅与我们一起走吧,已经到了这份上,无药,无食,针石之力以尽,咱们走吧。”
野草道人:“为师一生尝百草,百药,药性也已融入这肉身之中,若是灾民将我肉身烹食,也许还能暂解饥民之饿,病人之急,修道者舍身证道,医者治病救人,何尝不是一件善事。”
几位徒弟,知道野草道人心意已决,无法在劝,此时屋外已经有打着火把的饥民来敲门。
野草道人赶忙让徒弟们,从屋后门带着自己的药经离开,便束手被饥民们绑了。。。。。
秦思渺混混沌沌,跟着几位师兄,慌不择路的拿着师傅的药经,连夜逃走。
直到第二日,清晨在在那偏远的远处小山头上。
看着城外灾民中,被投入锅中的野草道人。
秦思渺和众师兄们,在那山头对着师傅殉道的方向,重重跪倒在地,磕头不止。
当秦思渺拿出师傅,野草道人托付交给自己的经书时,上面写着《神农本草经》。
开篇便是此书是托名神农之作,以后人自身尝百草,试百药经历,编著的医药之书,因源于道家,便以经为名。
在细看时,一阵白雾飘过,秦思渺却又到了另一处。。。。。。
这地方却是一处水寨,此时正是东汉末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