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去……”
那一番话,听得武长朔颇有兴趣。
“关陇集团,他们的势力以军事为主,纵然有文官,也是从卒伍起来的。”
“只要规定私兵通过选拔,即可加入正规军,他们必会支持王室。”
武曌的思路很清晰。
“恩,曌儿的长进不小,开始看得出朝堂形势。”
武长朔点了一点头。
“至于王室成员,当然以父亲马首是瞻,本土的世家有心反对,又能如何?”
武曌轻笑了一下。
“他们的确不能如何,书没白读。”
武长朔跟着笑了起来。
即便反对这个政策,搞出什么小动作,那也不打紧,带来的损失只会扩大。
“等我大唐平定天下,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这些世家迟早要收拾。”
武曌对世家十分的厌恶。
不止大唐境内,天下其余地方的世家,拥有各个重要领域的资源,甚至出现把控的局面。
不仅王权受到威胁,还压到底层百姓喘不过气,很难改变自身的命运。
“曌儿,你会怎么收拾他们?”
武长朔没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尽可能削弱世家,就像父亲即将推行的政策,先降低他们反抗的底气。”
“再铲除他们在朝堂上的势力,用寒门子弟取代,打破把控官场的情况,王权将会达到最强。”
武曌没停顿的说出来。
“到底是受时代的局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这样的回答很可以了,却是不符合武长朔的所想。
历史上的世家先受到重创,在五代十国时期彻底消亡,天下有才学的人走上朝堂。
原本属于一件好事,可一开始失去武将的平衡,士大夫阶层快速在宋代形成。
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世家阴魂,换个方式再度复活!
到了明朝,经过土木堡之变,武将无法保持平衡,士大夫阶层重新抬头。
演变到随便一个朝中大臣,都比国库有钱多了,皇帝莫名其妙的落水等等。
杀完老的一批,又有新的一批,被动或主动加入士大夫阶层。
“父亲你没打算收拾世家?”
注意到父亲皱眉,武曌不由愣住。
寒门子弟在朝堂的比例,大唐是最高的一个,加上父亲准备处理私兵,没道理不收拾世家。
再者,世家的危害摆在那里,不收拾会埋下内部隐患。
“收拾完世家门阀,然后?”
收回思绪,武长朔不答反问。
若不是从后世穿越过来,他同样有时代的局限性,现在要做的便是引导,给长女开拓思维。
“寒门子弟取代世家,底层百姓有出头之日,王权进一步稳固。”
武曌奇怪的看过去,父亲应该是知道的。
“武将出现变故,不能平衡文官,滋生出类似世家的阶层,你会怎么做?”
武长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加深曌儿的认知。
“不会的,等寒门取代世家,他们只会报效帝国。”
武曌下意识的说道。
“秦汉时期,通过孝廉制选人才,什么出身的人都有,理应珍惜机会报效帝国…”
“不过,偏偏是形成世家的土壤,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武长朔没有想象中的做出假设,恰恰是借古喻今。
“这!”
武曌顿时哑口无言。
孝廉制初衷是好的,哪怕汉武帝都没想到,变成危害帝国的毒瘤。
同理,寒门取代世家后,武将一失去对文官的平衡,会不会变成新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