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不要妄自菲薄,封面没有问题,在任何一个终端和其他的杂志相比较而言都是很醒目的。”令一拿出几张照片给大家展示,然后继续说道:
“选题也没问题,通过读者调查和订阅用户的回访,获得的反馈可以得知。”
“但是实销率确实是没达到预期值,这个和新媒体的冲击以及在目标读者群中的有效曝光不足有很大关系。”
说到这,于令一抬眼看了一下Wendy,后者听到于令一关注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肯定,感觉受到了莫大的鼓励。
“不过,好的一面是由于我们前3期的发行量是逐期递增的,所以我们的绝对实销量实际上是在增加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读者群是在增加的。”
停顿了一下,于令一接着说:
“所以说,要正确面对和解决目前的问题,就要在维持和丰富现有内容的前提下,要做到:一,缓和新媒体的冲击甚至是做好与新媒体的融合;二,增加在潜在读者群中的有效曝光。”
说完,于令一又话锋一转,换上轻松地语气说道:
“好了,严肃的话题听累了,免费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放松一下啊。这年头,做老大的还得兼职段子手,人生何其艰难啊。”
围坐的一众人等都抿嘴乐了。
文字编辑Serena俏皮地接口道:
“人艰不拆,人艰不拆。”
于令一双手抱在胸前,看了她一眼,晃了下椅子,点了点头说道:
“拆吧,拆吧,看透了,拆穿了,正好可以破釜沉舟。”
这话叹出于令一刚才被父亲训斥之时的心情,众人却只道老大是在顺着Serena的话开玩笑而已。
接着,于令一便一本正经地讲起来:
“现在言归正传。你们都知道棒棒糖啊,但是你们知道棒棒糖的创意思路是怎么来的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摇头。
于令一环顾了一下大家,看到各位纷纷摇头便继续说道:
“那就听我给你们讲讲。”
接着于令一缓缓道来: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棒棒糖创始人EnricBernat从一位母亲那儿意识到,糖粒这件商品的目标客户呢是儿童,而儿童呢,吃糖粒的过程中有时会把糖取出来做别的事情,比如说话啊什么的,这样就会弄的手上粘粘的,做母亲的呢,时常会有抱怨,不许小孩子吃。”
“于是,他便给糖粒加了个小木棍,想吃就吃,想说话时就取出,大大方便了小孩子,而且增加了食用的趣味性,也减少了家长的不满。”
“通过这一改进,使产品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后,在后来的戒烟运动中,更是通过两种产品的相似性,使棒棒糖这件商品的目标客户,从儿童扩展到成人。使之成为部分成人亦消费的商品。”
“所以就这么一个小思路,使他的产品在短短几十年内行销到了150多个国家。而现在呢,估计很少有人会想起此产品创意的初衷了。”
看到大家频频点头,于令一停顿了一下,他的“恶趣味”又来了: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
众人的精神头都给调动了起来,有几个嘴贫的已经跟着说了起来:
“棒棒糖技术哪家强。”
大家嘴角的笑意还都没蔓延开呢,于令一便一瞪眼,一边站起身来,一边甩了一下衣服后摆,左手卡在腰上,右手伸出食指点着在座诸位大声说道:
“没想到啊,你们这些号称传媒人士的,居然也如此恶俗!”
众人顿时感到很委屈啊,老大你起的头好么?
眼看着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于令一也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自己接着说道:
“我的问题就是,从这个简单的案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顾不上令人倍感委屈的“恶俗”评价,大家又开始议论起来,Wendy还是小小声地说:
“产品特性应贴合目标客户的特性。”
Serena则不说不痛快地大声说道:
“说话很重要啊,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妨碍交流。”
于令一的助理Chris也说:
“目标客户群是可以扩张的。”
于令一满意地点头总结道:
“说得都很好。”
“第一、目标客户的特性决定产品特性,我们的杂志,目标客户很明确,内容也很贴切,但是问题是是否传达给这一群体了,以及多大程度上传达到了;”
“第二、社交是随时随地的需求,及时性随意性很强,新媒体能更容易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的杂志应该和新媒体融合,两者相辅相成,而不是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
“第三、目标客户群可以随着产品的发展而发生扩展,我们的杂志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是可以扩充读者群的。”
“这几点做好了,发行量和实销率还有广告客户还需要担心吗?”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前期因数据不好而低落的士气也振作了起来。
会议结束后,于令一又让Samantha安排负责新媒体的人员,市场推广的人员,以及杂志订阅的人员单独择时开会,一场针对新嫁裳这一风险与机遇并存之时诞生的新刊运营之战如火如荼的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