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答道:“朝庭可增集兵力,待呼颜况疲惫不堪之时打退他的进攻。”
郭良的主张就是朝庭大臣们的主张,及早打退呼颜况这个祸害是当务之急,但大臣们明白国内已没有兵力可增。
“若有兵力完全可以配合晋阳守军从外围攻打呼颜况,两面夹击,可惜,我们已无任何兵力。”林修无奈地说道,“我们只能再想别的办法。”
这时,胡碧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呼颜况围城数日,围而不破,这对远路而来的后周大军极为不利。他们粮草供不及时,军心疲惫,若我方按兵不动坚守城池,不日,呼颜况粮草失控会选择强攻,到那时,我军变被动为主动消灭后周主力不是空话。”
胡碧月的一番话如雷贯耳,评委席上的所有人都很震惊,这个面容黑乎乎的黄牙小生竟然说得条条是道,句句在理。评委席上也有深谋远虑之人,也许他们也曾经对战场形势作过如此的分析,但他们都有一个过不去的坎:围困日久的晋阳城缺衣少食军队还有战斗力吗?后周军在损耗后齐军不也在损耗吗?一句话:被围的晋阳城如何能将粮食运进去?
接下来的是史长风表明观点,史长风也同意胡碧月的主张——坚守晋阳。
“请问元英,我们坚持守城,我们是被动的守还是主动地守”?林修觉得这个叫元英的人挺懂战略不免多问一句。
胡碧月答道:“我说的坚守不是被动地坚守而是主动的坚守,我们可以通过地道往晋阳城偷运粮草,以备城内粮草不足造成恐慌。”
“这倒是不坏的主意,”林修遗憾地说,“可是地道没有修完啊!
“抢修啊!”胡碧月振振有辞,“地道修了三年已近尾声只要我们有足名够的人力,三两天就能抢修完。”
“三两天?”林修很震惊,“那么复杂的工程怎么能这么几天就修改完?不对吧?”
“是的,只要三两天。”胡碧月语气肯定,“只要快速抢修,我觉得还是来得及的。”
形势如此危急朝庭已束手无策,所有民众都在翘首期盼晋阳城早日解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林修非常重视。因为除此之外已没有任何良策了。
“请问元英年龄几何?何方人士?”
“在下岁,家住冀东。”
“冀东人啊!”
很快,简短的考核就结束了,胡碧月、郭良与史长风获得御赐的二百两银子,至于谁能当上领兵得听皇帝的。
胡碧月很快回到了龙泉寺,她用热水将一脸的黑粉洗掉。为了隐蔽自己,早晨醒来时她想到一个好办法。她在龙泉寺的庙外燃起一堆柴草,将燃尽后的黑灰上洒上了豆油装在点心盒里。她知道,草木灰可以掩盖她的容颜,不用太多只要在脸上轻轻地涂抹一层就行。
洗掉脸上的黑色,她去见朴罗大师。
“比武大会已结束,徒儿幸得前三甲获御赐白银二百两。此二百两银子徒儿决定捐给龙泉寺。”
“前三甲?”朴罗大师听闻此讯很高兴,笑道,“我早已猜到你能获胜,徒儿平时用心刻苦,底子又很厚,你不是擂主谁是?”
“徒儿谢朴罗大师的精心栽培,若有机会定报提携之恩。”说完,胡碧月给朴罗大师施了一个躬身礼。
“小事一桩,何足挂齿?你若不是生在将军之家耳濡目染哪里会练得如此娴熟?”
“徒儿原来不过是杂七杂经大师悉心点拨徒儿技艺才有所提高,徒儿知今日成绩乃大师的功劳。”
“徒儿过谦了,你父乃天下名将,武技超群,他对你的影响非一日之功,你的哥哥个个都是天下虎将,你还能差吗?”
胡碧月轻笑了一下:“小时陪哥哥们练剑,每天学一点点,经不住日积月累。”
师徒二人又寒暄了些家长里短就各自休息了。
次日中午,胡碧月收到皇诏:命元英为上将军,先领一千人马去抢修没有完工的地道,之后再决定解围之事。
收到诏命后胡碧月马上向朴罗大师告别,朴罗大师万般不舍,但胡碧月的心情她是理斛的。胡碧月不惧风险去打擂完全是为了复仇,在这件事上他是与胡碧月的观点是一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躲躲藏藏总不是什么好办法,遇到机会一定要抓住机会。如今,风声已过那个传闻被打破,胡碧月的确该出山了。她从小就练就了一身本领,有一身的武艺,也许后齐除了他的父亲和四个哥哥就属她了。她不但继承了父亲的英勇还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
坐在高头大马上,胡碧月似乎体会了父亲从前的威严。父亲领兵打仗既威风又豪气。现在,她虽不是什么大将军可她也在领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