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都比他们精神的多。
好在这些天下来刘奋早就习惯了。
大步昂然而进。
毕竟是这个方圆二里小城的老大。
嗯,虽然是穷的当餐桌,老大还是老大。
千户所衙门就更加破烂了。
当时的习惯就是有钱也不修衙门,除非是倒塌了。
这个二百多年的千户所衙门就是标准的危房,但它不塌方就代表没事。
刘奋穿过正堂,进二堂,再往左就是镇抚房。
王镇抚已经下班了,刘奋要找的资料就放在搁架上,很容易就翻到了。
“大磨山有匪一股,崇祯十一年来劫掠过商民百姓四十七次。”
“大尖山有匪徒一股,今年劫过商民百姓五十九次。”
“马填岭有匪徒一股,今年劫过商民百姓三十五次。”
“白坟头也有……”
大尖山距离香山所最近。
入山不到十里就可抵达,全部距离是四十余里左右。
毕竟香山认真来说只能算是丘陵地貌。
山头不高,距离也没有拉开多深。
要不是卫所不得力,这些匪徒早就被剿了。
在记录里就有山匪犯事的记录,主要就是被害商民报到县里,县里上禀给巡抚,巡抚再行文都司,命令当地卫所军进剿。
这点小事,上头不可能派营兵过来的。
除非是匪徒有攻破县城的实力了。
刘奋的手在大尖山的塘报上重重一拍!
离的近,抢的多,肥羊一只,就是你了!
……
第二天刘奋就以千户身份,下达剿匪军令。
令两个镇抚官督促十个百户出兵。
每个百户各出二十人。
加上刘奋这个千户带走所城常驻操守军五十人。
正好是二百五十人。
大明的卫所,驻在九边的是分或七分操守,三分军屯。
也就是说一千人的一个千户所,七百或百人负责守墩,堡,军台,城池,平时操练备战。
还有二百到三百人,分给土地,日常耕作。
因为种地的少,操守的多,所以明初是用开中法和商屯弥补边镇卫所军人的军粮。
广东这里,则是分军屯,两分操守。
但到了明末,一分操守都没有。
也就是正常有几十个兵丁轮流扛着长枪守着所城,盘查一下外来可疑人员,遇警上城驻守。
这一次,香山守御千户所要狮子搏兔,出尽全力!
“本官的部署,谁赞同,谁反对?”
“下官反对!”
战前军议上,副千户曹长年第一个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