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池塘秋风早,柳堤沙浦平桥。花正秾艳日正高,青丝漫挽,人比荷花娇。
清歌妙语风笛响,舟行莲动香飘。芙蓉人面两相邀,游鱼不见,但见黛眉娆。”
一阵笛声远远传来,伴着少女轻柔的嗓音唱着这段《临江仙》,飘扬在荷乡藕塘之间。
西湖碧波万顷,湖西边是一遍荷塘。时值初秋花期未过,一朵朵红如鸡冠,白如冬雪,粉如春桃,亭亭玉立在碧波之上,荷叶大若雨伞,小若浮萍,或卷或舒,摇曳多姿,微风起处,花叶相扶荷香幽幽。
巴蜀三贼抢了金马铃,一路奔浙江宁波而来。这一日已来到西湖岸边。
西湖岸边的杨柳早已枝繁叶茂苒苒成荫。虽已立秋,可南方炎热的天气仍旧让人徒步难行。三贼在一株大柳树下歇脚,望着西湖的风光,听着悠悠传来的笛声,只觉笛声越来越近,逐渐盖过了柳枝上聒噪不安的蝉鸣。眼见水波荡漾荷叶攒动,一只小木舟从荷花丛中崭露出来,船中央满满盛着两箩筐莲蓬,舟上坐着五个十五六岁的女孩,都穿着窄口短袖上衣,下面穿着大裤筒的小花裤,只遮过膝,光着脚丫蹬着木屐,正是采莲归来。
小舟缓缓而游,船尾两人划桨,一个女孩头顶一张大荷叶,荷叶舒展开,遮掩了大半边脸,是怕太阳晒黑了自己。一个女孩把脚伸出船舷,浸到湖中,露出如藕一般的小腿,在水波中来回荡漾。船头上坐着一个白底蓝花上衣的女孩,双手捧笛,悠扬的笛声便从她口中吹来。
小船游到荷塘边一株斜杨柳的树荫下,头顶荷叶的女孩往脸上抹了一把汗,说道:“筝儿,翠翠,咱们忙了半天,总算满载而归,就是太阳太大,人都要被晒蔫了。”旁边的女孩不再划桨,小船在树荫底下停住。把脚浸到湖中的女孩说道:“巧姐,小妮,咱们在这儿歇一会儿吧。”白底蓝花衣服的女孩放下手中的横笛,说道:“咱们来玩掷天子,好么?”那四个女孩应了一声,五个人在小木船中间一片空地上围坐成一圈,玩起了掷天子的游戏。
白底蓝花衣服的女孩从衣兜里掏出十枚石子,放在船底板上。筝儿道:“我来念判词,做裁判,是赏是罚我说了算。”
小妮最先掷,拿起一颗子竖直掷向半空,不等落地伸手背接住,再往上一抛,随即从船底抓起第二颗子,待第一颗子落下来再伸手接住,然后竖直向上扔出两颗子,又用手背接住,抛出手背的两颗子,再从船底抓起第三颗子,直到十颗子全部抛接完,摊开手一看,十颗子抓住了四颗。筝儿在一边念道:“四季发财财气粗,黄金白银过万户,但施善财济众生,万贯散尽财不枯。奖红花一朵插满头,记二分。”白底蓝花衣服的女孩摘了朵小莲花插在小妮头发上,说道:“小妮点子真好,只怕要发财呢。”小妮笑道:“说不得的,真的发了财,我做东请客。”
下面轮到巧姐,巧姐抛接石子时丢了三颗,最后掷了个七点,筝儿念道:“七彩雨虹挂天空,有晴无晴看云涌,贫富穷达随缘去,此生飘零似萍踪,不奖不罚,看下一轮。”接下来轮到翠翠,翠翠不慌不忙,十颗子丢了五颗,掷了个五福临门,筝儿又念道:“五福临门吉星照,福禄寿财样样好,多子多孙乐满堂,金童玉女喜相报,加三分。”巧姐说道:“翠翠订了亲,明年就要嫁人了,往后生他十个个的,多子多孙才多福呢。”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白底蓝花衣裳的女孩打趣道:“金童玉女喜相报,只怕一胎就生两个,是龙凤胎呢。”众女孩嬉笑不止,翠翠脸上飞红,呸了一声:“秀秀,还没嫁就嘴贫,你才一胎生三个。”
最后便轮到白底蓝花衣裳的秀秀,秀秀接过石子,笑道:“一胎要生几个这一把掷了才知道,倘若也掷出个五福临门,当然是一胎生两个了。”说完,一颗一颗将石子抛上去,接过来,扔上去,再抓住,最后几颗石子捏在手心,眼珠儿咕噜咕噜一转,四个女孩瞪大了眼睛,只见她右手往船底板上一拍,笑道:“五福临门!”等到把手揭开,十颗子儿抓住了六颗,筝儿忙道:“哈哈,不是五福临门,是六月飞霜。六月飞霜不合时,寒霜莫怨女儿痴,无缘冰心负娇娘,有情玉面配麻子,罚墨笔画脸,扣两分。”巧姐道:“这儿没墨笔,就算了吧。”翠翠道:“没墨笔怎么就算了?”一边说一边从藕塘里抠了块稀泥来,便向秀秀脸上抹去,秀秀佯怒道:“谁要给我抹黑脸?”转身想溜,那四个女孩嘻嘻哈哈将她扯住,待要挣扎,却被筝儿巧姐摁住,不待秀秀横臂来遮,翠翠把手中稀泥在她嘴上抹了两撇胡须,四个女孩格格娇笑:“说人家一胎生两个,就看她今后嫁的是谁,一胎能生几个了。”
几个女孩一阵嬉闹,秀秀对着湖面照了照,又好气又好笑,忙掬一捧水洗了脸,她足尖在船头轻轻一点,纵身而起,回首朝船上的女孩道:“你们四个欺负我一个,不跟你们玩了。”回眸一笑间,露出一排整齐莹白的牙齿,杏脸稚气未脱,秀出两个浅浅的酒窝。话音未毕,人已落在岸边一排石台阶上。一纵之下,体态轻盈,却不是一般人家女儿。三贼见了,相互望了望,心中一怔,船头到石台阶足有两丈多宽,这白底蓝花衣裳的女孩必定练过上乘轻功,否则不会这么轻易跳过来。
西湖岸边距大柳树不远处,有一座凉亭,四角攒尖顶,黑瓦红柱石雕护栏。这时亭子里不知是做买卖还是看热闹,挤满了好些人。
秀秀从石台阶上两步蹬上岸来,朝船中四个女孩喊了一声:“翠翠筝儿巧姐小妮,我先上岸了。”便一蹦一跳朝那凉亭奔去,三贼见她有些诡异,也跟了过来。
秀秀来到凉亭边,往人群中挤了进去,见凉亭中央坐着一位老者,头戴土布方巾,身上穿着灰色长衫,右手捏一把纸扇,不是做生意的商贩,却是个说书先生。亭子里的人,站着,坐着,斜倚着柱子靠着,男男女女十五六人将说书先生围在中间。只听那说书先生道:“……宋高宗被困牛头山土地庙中,兀术在山下派重兵把守,山上断了粮草,高宗劳累惊恐又感风寒,正是危在旦夕,多亏牛皋一双镔铁锏杀下山来,冲出重围去搬救兵粮草……”说的正是岳飞抗金的故事。这时正是晌午时分,众人都放下手中的活,一边在亭子里歇凉一边听老者说书。“……牛皋一路杀出重围,战袍上全是血,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直奔相州……这牛头山一仗,牛皋可谓忠勇双全立下大功……”老者娓娓道来,声音时高时低,语调抑扬顿挫,随着情节起伏,众人时而欢喜时而悲戚,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扼腕叹息,说到精彩处,老者将纸扇收住,在手中“啪”地一拍,众人猝然一惊,确是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