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山说,“四叔,您太客气了,我住在你家,吃在你家,理应回报你们。”
“即使你不求我,我也会给你们提供赚钱的点子。”
“哈哈……”赵四开心地笑了,“我就知道青山你是个感恩的人,我们帮你,你绝对会回报我们。”
赵玉田迫不及待地说道,“青山哥,你快说,赚钱的点子是什么?”
他眼里带着渴望,“我非常想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
他与刘英搞对象,经常约会,有时去村外的小树林,有时去象牙山上,这不需要花钱。
但是,刘英在她爹刘能的熏陶下,喜欢吃美食,喜欢赶集。
他们镇每个月有三个集市,刘英一个不落,每次都来赶集。
她让赵玉田陪着,买吃的,买喝的,买衣服。
赶集的花销,刘英自己不出,让赵玉田出钱。
赵玉田没有工作,自己不挣钱,只能找他娘要求。
每隔几天,他就找他娘要元或元。
每次都伸手找母亲要钱,赵玉田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他想自己赚钱。
玉田娘王美兰眼中带着期待之色。
“青山,等我家发达了,我们不会忘记你的恩情……”
林青山打断她的话。
“四婶,你说这话太见外了。”
“行了,咱们都不说客气的话了,我给你们讲讲赚钱的点子。”
赵四一家三口,眼巴巴地看着林青山,一言不发。
等着他讲赚钱的点子。
林青山说,“首先,咱们应该达成共识,依靠种地赚钱非常的难。”
赵四一家三口,同时点头。
赵四夫妻俩,种地二十多年。
每到农忙时节,他俩从清晨忙到天黑,累的腰酸背疼,从不敢偷懒。
然而,付出了这么多,一年到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
如果是风调雨顺的年月,收入好一些,有一两万。
这个赚钱速度,远远比不上进城打工。
更比不上做生意的小商小贩。
林青山说,“所以,要想赚钱,就要从农民变为商人。”
赵四失望地叹气。
“青山,你不用说了。”
“我实话告诉你吧,几年前,我就和玉田娘商量过,不种田了,我们做买卖去。”
“经过深刻的思考,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适合经商。”
“因为我这人嘴比较笨,不会说好听的话。”
王美兰说,“还有,我俩内心善良,做不出缺斤短两的事,如果我们做生意,绝对赔钱。”
赵四说,“是的,我们不像广坤,他不要脸,全斤短两的事,他干的贼溜。”
谢广坤做山货生意。
乡亲们在山上采摘的山货,都卖给他。
无论哪个乡亲,把山货卖给谢广坤时,谢广坤都在斤两上做手脚。
赵四去谢广坤家卖过几次蘑菇,每次卖蘑菇之前,他在家称蘑菇的重量,记下斤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