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切,都得听他们的。
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就不是明君!
对皇帝尚且如此,什么宗室勋贵和武夫,商人,一切除了儒生之外的阶层,都是要被儒臣们给压制住。
他们若是能治国有臣,也还罢了。
但从两宋到大明,可以说这帮人,就是后人总结的那样。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能一死报国的还算是有骨气的了。
他们把国家搞坏了,然后王朝颠覆,大多数儒臣就是直接投降,归顺新主。
就是这帮蠹虫,现在居然是居高临下,充满正义感的在训斥着自己?
自己改良农,工,商,各种技术都有益于民,有何错处?
不就是说了几句,器物之术也可入道,有益民生,这就戳中了这些儒臣的痛处?
平安嘴角微抿,泛起一抹冷笑。
也还好,义父朱元璋平素虽对自己关注较少,但明显还是有义父子之情。
若换了一个人,朱元璋只会视为离经叛道的孟浪之徒,轻则流放,重则斩首!
现在的处断,还是给了平安机会。
老朱的想法,应该是大事化小,平安现在认怂。
过一段时间无人过问此事,再上奏认错,老朱给个调任外职的处分,这事就算了。
但是……
若平安选择息事宁人,逃避惩罚,自己此前的努力,意义在哪里?
大明的国势,最强也就是洪武年间。
和汉初积累,文景到武帝才强盛,唐朝虽有贞观之治,但开元,天宝才是最强之时是完全不同。
洪武是真强,永乐年间不过是虚火。
然后就是一路向下。
最终文明断绝,三百年黑暗沉沦。
平安穿越至此,绝对是要尝试一二,看看能不能只手逆天!
冷冷一笑,平安对黄子澄等人道:“三天之内,平安会制成非凡之器具,呈送给皇上。”
黄子澄眼睛一亮,说道:“现在是奉旨宣谕,你的奏对,就是对皇上的保证,平安,你不要信口妄言!”
平安冷冷看了这儒臣一眼,转身离去。
不屑之态,异常明显。
“你!”
黄子澄气的面色紫涨,感觉受到了莫大侮辱。
“黄公勿怒。”
“就是,我们据实回奏,到时候看他如何向皇上交代便是。”
“此事咱们大肆宣扬,到时候看谁敢护着此子!”
一众儒臣也是怒不可遏,他们簇拥着黄子澄转回宫内。
此事要立刻回奏,将平安桀骜不驯的姿态,还有承诺,上禀给皇上和太孙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