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平安和东宫儒臣打赌到御前的事,也是在京师流传并发酵起来。
满城的勋贵武臣圈子,对黄子澄等儒臣新贵,心怀不满的可是不少。
这些人是隐隐支持平安。
而支持黄子澄的肯定更多。
六部和各寺卿,国子监,都察院等各部门的文臣,多半都是站在黄子澄等人一边。
流传出来的天工开物,也是令这些儒生极为愤怒。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独尊儒术带来的好处,甚至也是完全接受儒家的独大和所有的典籍经义。
这些人,是真的相信读通四书五经,一切按儒家经典来做,那就会天下太平。
连他们的自己人,写水利的,写农书的,写医书的,都被视为不务正业。
所以平安提出器物之道,直接就是捅了马蜂窝。
若不是有赌约,还有平安的身份特殊。
很多国子监生都有跑到平安家里堵门的想法。
就算如此,平安出门时,有不少文官儒生把他认了出来。
指指点点,冷言嘲讽避不可免。
很多人都是在等着看平安的笑话。
也等着皇上会对此人严加惩罚。
就算不处死,也得贬斥到外地,不能留在京城妖言惑众。
平安一律不加理会。
只是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准备。
……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大明的大朝仪是每五天举行一次。
常朝,在洪武年间每天都有。
到了孝宗年间,还加了一场午朝。
但孝宗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正常举行朝会的大明天子了。
洪武年间,朱元璋最重视典章礼仪。
只要没有特殊大事发生,五日一大朝,每日早朝都会按时举行。
每天上朝,对所有人都是考验。
朝会六点开始,很多住的远的官员,半夜一两点就得准备出门了。
身为已故中山王徐达的长子,袭爵魏国公的徐允恭也是早早起身了。
好在,魏国公府在大功坊,距离宫城很近,徐允恭五点过后才起身,洗漱,更换红赤罗裳,戴上公爵的梁冠,系上玉腰带之后,再手持笏板,上朝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徐允恭将要出门时,夫人李氏抱着长子徐钦,还有三妹徐妙锦也是都赶来替他送行。
徐妙锦正当妙龄,瓜子脸,脸上皮肤紧致白皙,看起来光洁柔软,透着十五六岁女孩的青春气息,漂亮而不失秀气,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青春美貌,气质清纯,颇具才气。
身段也很颀长,腰身婀娜,腿也挺长。
在这个时代,身高紧追长兄徐允恭的徐妙锦,走到哪都是引人瞩目。
长相出众,性格仁善,聪颖过人,工诗画。
虽然只和几家勋贵姻亲来往,所见也只有女性,徐家三妹的名声也早就传遍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