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六点左右。
天色微明。
大量文武勋臣,齐聚进入宫城。
因为是大朝仪,所以并不在常朝的左顺门,而是在奉天殿下的大广场上举行朝会。
穿过巍峨壮美的大明门。
进入端门,午门。
再进奉天门,眼前就是奉天大殿和硕大的广场。
这座大殿,在黎明的微光之下熠熠生辉,宛如天上宫阙。
相比后来北京的太和殿,大明初始的奉天大殿,还要大上许多,太和殿只有奉天殿七成左右的大小。
可想而知,此时此刻的这座大殿是多么的巍峨壮美。
在皇权独大的时代,一个普通人,哪怕是文武官员这样的精英,进入宫城之后,毫无例外的会被这天宫一般的壮美宫殿给折服,震慑。
这也是宫殿要修筑的如此巍峨瑰丽的原因所在。
四周则是大量戴凤翅盔,穿全套铠甲,手持长刀,仪斧,金锤的大汉将军。
又有御史巡看有无官员失仪。
大量的宦官已经从内廷赶至,沿途散开,手持铜拂尘警备着。
皇太孙朱允炆的仪驾,率先出现。
头顶十一梁的梁冠,身着赤红罗四团龙的龙袍,坐在肩舆之上,由大队宦官侍奉而来。
黄子澄等东宫属臣,也是跟随太孙仪驾而至。
远远的,黄子澄等人就是看到武勋队伍的后侧,并没有平安的身影。
平安是六品俸禄的勋卫,只有功臣子弟和公侯家族出身,才有资格成为大明勋卫。
徐达的几个儿子,都是勋卫出身。
原本平安是义子加勋卫身份,混到指挥使级别是轻而易举之事。
这也是文臣们心中不服气的地方。
他们要十年寒窗苦读,通晓经义,文章做的花团锦簇,还要有运气,在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千万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从七品官做起。
这些武勋,直接就是六品七品勋卫,一当官就是轻易到三品四品,甚至一品,二品。
差距太大了。
此时此刻,黄子澄和身边众人都是露出得意的笑容。
平安平保儿,牛皮吹爆了吧?
看你如何对皇上交代!
黄子澄眼中更是显露杀机。
这个敢对儒学不敬,对他们这些儒臣不敬的武勋小辈,这一次自己等人绝不能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