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国亲王 > 第三十七章 郑和七下西洋

第三十七章 郑和七下西洋(2 / 2)

孙若微淡然一笑,道:“我可不敢作此想,愿皇上以顾全体面为虑。

我只怕外人不解,又生多少流言,以累圣德。

就是太后,其他宫眷,也会惊扰不安的!”

朱瞻基双臂捂着头,敷衍道:“你容朕再想想。”

待皇妃走后,朱瞻基对贴身内侍问道:“汝州的折子上来了没有?”

内侍恭敬道:“回皇上,可能还需几日,这圣旨也没有这么快到汝州啊!”

……

郑和要再次下西洋的消息传得很快,影卫也在第一时间回禀给了朱高熙,算了算时日,这也应该是郑和最后一次出海了。

朱高熙和郑和的关系要从燕王府的时候算起,那个时候的郑和是家臣,也算是一段不错的回忆。

即是故人,理应前去送行,虽然朱高熙是藩王,有不得擅离封地的祖训。但是奈何朱高熙的行踪本身就很难受到约束,再加之汝州全境几乎都是魏王府的耳目,就连朱瞻基都懒得往魏藩派遣锦衣卫。

所以,朱高熙要去给郑和送行的事,除了张玥多了几句叮嘱外,也没什么人说闲话。

可是,就在朱高熙打算出发去江苏时,朱瞻基的圣旨却到了汝州。

无奈,朱高熙只好先行接旨,只不过这份旨意有些奇怪,与其说是圣旨,倒不如说是家书,一封侄子写给叔叔的家书。

内容除了叙旧,就是询问汉、赵二王该如何处置。

可是,二王不是都解除兵权圈禁了吗?怎么又要处置?难不成…!!

想到这,朱高熙内心有些不安,他是真的怕朱瞻基这个时候就把老二老三给杀了!

传旨内侍见着朱高熙看完信后沉默不语,便轻声问道:“魏王爷,魏王爷!奴婢还要回宫交旨呢!您看,您是不是先给皇上上个折子啊?”

内侍此来是带着任务来的,但他又不敢过于催促朱高熙。

如今已是新朝,朝堂之上谁不知道太宗皇帝第四子、魏王朱高熙,虽然已经远离朝政,但依旧还是有能力和威望左右决策的,就连皇帝朱瞻基对他的态度也不同于汉、赵两位叔叔那般冷漠,甚至还想邀之入朝委以重任。

朱高熙思虑片刻,便执笔写下寥寥数字:勿动,汝威望不足,擅动恐令朝堂震动,一切谨慎,切记!

并将书写完的信纸交回内侍手中,道:“呈递御前,直达圣听!”

内侍拱手道:“王爷放心,奴婢告退!”

处理完圣旨后,朱高熙跟张玥交代了几句,便带着十数名影卫,暗地里离开了汝州,往江苏方向而去。

这一路上,朱高熙虽然没有游山玩水,但也看到了不少各地百姓的疾苦,看到这些,朱高熙更加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另外就是提高粮食产量也需提上日程了,这也是朱高熙这次打算去给郑和送行的重要原因。

虽然朱高熙有系统,可是目前这个系统的功能实在是太少了,连商城都还没有开启,与其依赖系统,倒不如靠自己,反正郑和又要下西洋,正好可以委托他带点东西回来。

前世身为历史系大学生的朱高熙知道,番薯是万历年间由一个陈姓布衣从安南偷偷带回来的;至于玉米,这个时代还在哪里,朱高熙是真的不知道了。

据前世历史记载,玉米是嘉靖年间(年)才被哥伦布发现的,而且还是在美洲。

所以,朱高熙更加寄托于郑和能够带回番薯,这样,各地的实际问题就能得到明显的解决了。

最新小说: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 大宋第一侯 三国凶神:曹贼的贴身女婿 朕就是万历帝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谍海青云 大夏摄政王 无敌七皇子 谁给大明续命了? 大唐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