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
北平城外,烈日当空。
山村田地内,郁郁葱葱,似人高的良苗高高长起。
田内还有数名锦衣男子下地捉虫。
光看服饰就能猜出,他们原本必然不是农村布衣。
“殿下,你先回去歇息吧!这里交给奴们来做就好。”
看了眼说话的宦官,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摇了摇头。
“这可是我种下的第一批玉米苗,一切工序我必需亲自动手。”
少年是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
数月前,湘王好不容易求的朱元璋同意,带了几名太监数名护卫来到一处农村内。
到农村竟不是为别的,而是来种地。
“殿下,这玉米到底是何物?竟要您亲自耕种。”
如今的明朝还没有从海外引进玉米,都不知玉米为何物。
本来朱柏并不想回应太监,但看着郁郁葱葱的绿杆,心情大好,这才说道。
“这么和你说吧,大明农作物差不多亩产在三百斤,可这玉米能达到亩产千斤。”
“且耐旱性极强!”
宦官一听顿时砸舌。
原先不敢打听湘王种的都是何物,如今一听竟震惊到反应不过来。
亩产千斤?!
可是足足比大明的农产量翻了一倍还多。
如今北平日日旱灾,能抗旱的农作物少之又少百姓早已怨声载道。
产量高又能抗旱,湘王殿下竟有如此精妙之物,此乃百姓之福啊!
众人惊讶之余,村内突然马蹄声响起。
声音来到田亩之处,烈马前蹄腾空而起,发出悦耳嘶鸣。
身着战铠的士卒从马背跳了下来,单手将卷轴举起。
“湘王何在?陛下有旨!”
太监与护卫也顾不得其他,在田内直接跪地拜去。
朱柏疑惑了些许,同样跪拜。
“陛下圣躬金安!”
士卒打开卷轴,声音振然有力念道。
“制曰……”
念到这,士卒明显有些迟疑,随之一咬牙还是继续。
“朱柏逆子,给咱速速回京,等回来了看咱怎么收拾你。”
虽只是一句话,朱柏还是苦笑了一声。
“父皇好一口白话圣旨啊!”
不难看出,下旨前朱元璋定是相当火气。
“谢主隆恩。”
起身来到田埂,朱柏将圣旨接下。
“湘王殿下,你还是赶紧回京吧!看的出来皇上这次火气相当大。”
朱柏笑着摇了摇头,仿佛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一般。
场上太监与护卫相互对视了一眼,皆是纷纷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