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里,朱元璋的泪水滴在了朱标的棺木上。
“标儿,咱对不起你,咱找到你的儿子了,咱找到你的大儿子雄英了。”
“但是咱对不起你,也对不起咱大孙,临死都没能让你们爷两见一面,咱难受啊!”
朱元璋也不是铁石心肠,但他是皇帝,再外人面前,他必须是九五至尊,同样在国事上,他更不能感情用事。
半个时辰后,朱元璋才缓缓走出了大殿,天上下起了小雨,太监走上来为朱元璋撑起了雨伞。
忽然朱元璋停下脚步,太监大感不妙,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可是没想到朱元璋只是平静的说了一句,“咱一个人走一走,你们都滚吧!”
太监们不敢逗留,慢慢退去,远远的跟着。
一个人走带大道上的朱元璋思考了起来,他已经六十三了,还能活几年。
人活七十古来稀,即便是帝王也会老去,农民出身的他早就看透了生死,他才不是入秦始皇一样,想要长生不老的糊涂人。
但是他儿子死了,大明的太子也没了,现在最要紧的便是再选一位储君。
他清楚他的这些儿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个都被他培养成了人才,都是打仗治国的好手。
同样问题也就来了,要是他不立下皇储,等他死后国家必然动荡,那就是天下百姓的祸害啊!
他要为天下百姓负责,给他们再选出来一个仁德的帝王,能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帝王。
翌日清晨,一大早朱元璋便将刘三吾叫了过来,他是天下士族领袖,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朱元璋也知道他有本事,便让他去教授他儿子还有孙子们的学识。
之所以叫他来,不单是因为他有些本事,是士族领袖,更因为他是一个孤臣,士大夫有士大夫的气节。
刘三吾是翰林院学士,但是他从不是任何势力,不是淮西勋贵,也不是太子党,只有他说出来的话才是最公正的。
“参见陛下。”
朱元璋还在批阅奏折,农民出生的他十分勤政,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经常批阅奏折到半夜里。
这不是一般的帝王能做到的。
“坐吧!今天找你来是想问问你,立储的事情。”
刘三吾哪能猜不到,“万岁,皇储乃是国本所在,尽早立储,也能让百官安心,也能让天下百姓安心啊!”
“咱清楚,今天叫你来就是想问问你,应该立谁为太子。”
刘三吾毫不犹豫的开口,“立皇太孙最为妥当。”
朱元璋停下了笔,发出了疑问。
“皇太孙,咱儿子又不是死绝了,为什要立皇太孙,咱觉得咱的老四,燕王朱棣就能行。”
若是换做别的大臣,听到朱元璋这一声疑问,估计就要吓得跪下了,但是刘三吾不带怕的,就是刚。
“万岁,若是立燕王为太子,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该当如何,他可是燕王的哥哥。”
朱元璋说道“那就立秦王朱樉。”
刘三吾接着说道,“正如,万岁所说,燕王殿下之才胜过秦王,那。”
到这里他就不说了,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要是立秦王为太子,那朱元璋死了之后,朱棣肯定要造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