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虽有些夸张。
但大周帝国也确实陷入了历史上周王朝(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一样诸侯兼并争霸的割据漩涡。
春秋五霸至战国七雄好歹也用了将近三百年才完成转型,继而一统。
可帝国九大藩王仅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形成了如今这问鼎天下的格局。
这锅贾仁义是跑不了的。
而且还得从他老爹贾正义说起。
贾正义是三朝元老,人如其名,是个大大的忠臣良相。
执宰朝堂几十年,不但深谙纵横捭阖之术,数次打击气焰嚣张,日益猖獗的诸侯们,重新树立了皇室的威信,还制定了一系列削弱诸藩王的政策,并已经初见成效。
奈何出师未捷身先死,老头祝寿时贪杯多喝了几口,结果两腿一蹬,直接就睡过去了。
先帝也不知是为了感念老宰相的功绩,还是好不容易熬到老头比他先死,反正贾正义前脚刚升天,先帝立马就废后,老牛吃嫩草的把贾家的女儿贾贤慧给立为皇后。
估计先帝也怕悠悠众口戳他的脊梁骨,顺手又把文不成武不就,成天就知道走狗斗鸡欺负大姑娘小媳妇,年仅十五的纨绔小舅子贾仁义给封为宿卫宮禁的千牛卫中郎将,以示恩宠。
也许是缘分。
也许是老皇帝半截入土了也依然有一颗不羁的少男心。
原本给贾仁义封官只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却不想老姐夫和嫩头小舅子相处了没多久就擦出了爱情,啊不,是友情的火花,一老一少就这么直接斩鸡头结拜了。
当大哥的能不照顾小老弟?
从此贾仁义的身价那是蹭蹭的往上涨。
先是拜工部右侍郎,后调户部左侍郎,一年升尚书,两年再调吏部尚书,短短四五年功夫就坐了他老爹曾经坐的位置,中书令。
大周帝国三相之一。
先帝老了,只想着在临死前好好享受最后日日笙歌的快乐日子,索性也把门下省甩给了贾仁义。
自此,三省他一人独占其二。
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
手握制定国策和审计监察两大权柄的贾仁义也正式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
至于实权最大的尚书省?
也正因为尚书省实权太大,大周立国百余年,仅授予太子历练熟悉政务,其余时间常年空缺,六部一直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所以尚书省相权六分,又受两省节制,终究只有做小弟的份。
贾仁义当政的第一件事当然不是老实贯彻他爹贾正义限制藩王崛起的国策,而是打击政敌,不听话的通通往死里整,专门腾位置提拔如秦桧,和珅,杨国忠等一帮效忠于他的国家栋梁,也就三五年的光景,整个大周朝廷的官员大半都出自他的门下。
先帝临终托孤时,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又把尚书令这个缺给他补上了。
自此,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三省宰职集于一身,贾仁义也就成为整个大周立国百年来唯一一个集相权于一身的真正大宰相。
权力是有了,可他当政的这几年也差不多把朝廷最后那点家底也给折腾的差不多了。
民心尽失,威严荡然无存,九大藩王对皇室最后那点敬畏之心也彻底没了,就连番邦附属小国们也纷纷站队投靠自认为有能力问鼎天下的藩王旗下。
贾正义辛苦几十年努力的局面就这么让自己瓜皮儿子几年光景给霍霍了个精光。
用老百姓的话说,“贾老大人当年要是知道自己生出来的是这么个祸国殃民的妖孽,还不得把他直接射墙上?”
“没想到,这个世界的我比我还特么不是个东西呀......”
贾仁义苦笑的揉了揉还有些胀疼的脑门,刚想爬起来喝口水,就感觉小腹传来一阵剧痛。
这才想起,自己昨晚遇刺了,中了美人计。
正开心的时候就突然挨了一刀。
“尼玛,也不知道小老弟吓坏没,影不影响以后的幸福生活。”
正当贾仁义在思考需不需要叫侍女帮帮忙的时候,门外传来了狗腿子管家的声音,“相爷,礼部尚书严嵩大人求见。”
与此同时,他脑中传来一道电子合成的声音:
【叮!大奸臣抽奖系统绑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