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本官也才是个七品州判,你也并非将军。这么说只怕不合适。”
“如今咱们有了几千人马,难道大人还不是大将军?”
“哈哈哈哈,去吧。”
“还有,就是那些从贼窝里抄来的财物。该怎样处置?”
“分毫不能动。全都运回州府,本官要用来抚恤阵亡的,奖励有功的。”
“是。分毫不动。”
吕马童带着几千土兵连夜下山去了。栾士英和几十个手下留在山寨。那些山寨头人没了兵,一个个成了待宰的羔羊。栾士英说什么他们就应什么。
“朝廷免除了你们的赋税,可没免除你们的徭役,从现在起以兵役代替徭役。”栾士英对头人们说:“既要做朝廷的顺民,养那么多兵干什么?不是举兵谋反是什么?从此以后每个头人只配五名亲随,不准多带一人一刀。否则就以谋乱论处。随后本官会让地方上派人来安置你们:教你们耕作,发给你们种子。教会你们纺麻织布,教会你们读书认字。”
栾是英和卜逢时在山寨里呆了几天。然后下山回城去了。他又在青川县城滞留数日。故意让青川县令去各山寨通知,让那些山寨头人到城里听训。这一回,所有头人按时到来。没有一个敢滞后的。
“剩下的事儿就是大人你的事儿啦。这是你的地界,你该怎么治理怎么治理去。你不是说会让县里的父老教会那些人耕作纺麻织布吗?那你就放手去做吧。”
“大人真是神人。”青川县令说:“从来也没有人敢这么做,也没有人想这么做。大人放心,下官会将这里治理好的。会使这些山民得到教化。”
栾士英剿灭了山贼,平定了山寨。一下子带下山几千土兵。不仅州境的防御有了保障,而且免除了境内的兵乱。从此城门大开。市农工商各阶层人等可以在土州自由往来,许多外地商贩涌入土州城。这座冷清了很久的州城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那些被带下山的土兵进入军营,过上了“人”的生活。再也不愿回山寨去了。唯一让栾士英头疼的是:这么多人马没有编制,他们的粮饷成了问题。州府没有养活这么多兵马的那项开支,单凭自己是养不起的。
栾士英思来想去,此事只有求助于甘王殿下了。于是给甘王夏裕写了一封信。甘王收到信以后很是高兴。朝廷历年征兵都很发愁,突然有了这么多人,当然是好事。然而,土州是小州,没有守备营。也就没有守备军的编制。就连那些大州也只有两三千人的守备编制。这些人自然不能留在土州。甘王夏裕立刻给朝廷写了一份奏章,转述了这边的情况。
朝廷收到甘王的奏章,奏明了皇上。皇上御批:转交兵部处置。兵部经过反复斟酌,下发文书,将这六千多人分配到南方三个州。分别在这三个州新建了守备营。其中就有土州。兵部让栾士英代理土州守备营守备之职。品级仍然是七品。下辖军丁两千三百人。朝廷按人头拨付粮饷。
土州剿灭山贼平定山寨,在地方上算是一件大事。但在朝堂上根本不值一提。土州衙门给朝廷上报的请功奏折理也没人理。其中概述栾士英平定山贼的事迹,多多少少给朝廷大员们留下了一点印象。
正在此时,南方有几个州相继出现了暴民作乱的情况。地方官员向朝廷上报情况并请求出兵平叛。朝廷接到急报,打算从北部各州调一些兵去。首辅大臣夏目忽然想起栾士英来,对兵部官员说:“就让那个土州州判带兵去平叛吧,不必长途跋涉从北部调兵。让他暂领平叛校尉一职。带领三个州的守备兵去平定暴乱吧。粮草供应也由各州地方上自行解决。”
旨意到达土州,栾士英走马上任。虽然品级没有升迁,但可以名正言顺的率领几千人马了。
栾士英带着三个州的几千人马东征西杀,用了三个月时间把几个州的暴乱平定了下去。之后,仍然将兵马交付各州守备营,自己回了土州。仍以州判兼守备营守备。朝廷虽然对他的功绩未予表彰,但是有不少人从此记住了他。
这一年夏天,南方天气炎热,暴雨成灾。气候反常,瘟疫流行。许多州都出现了死人的现象。土州城里也出现了疫情。这股疫情来势凶猛,年老体弱者易被传染。就连土州的知州也被染上了瘟疫。没几天就一命呜呼。
这股灾情一直持续了半年,到最后疫情虽然有所缓解,却在民间造成恐慌。老百姓们相信迷信,到处烧香磕头。这又给另一伙人带来了机会。一些妖人术士与和尚尼姑行走在乡村城市,散布各种谣言:有的说大难将至,需要救世主拯救世人。有的说需要弥勒降世才能化解危机。土州和临近的几个州也出现了大批民众聚坛拜神,烧香奉佛的现象。
土州知州大疫死后,知州一职一直空缺。州里的许多事情无人料理。朝廷迟迟不派官员来接任。衙门里的官员都很着急。
“朝廷不派人,咱们就向朝廷要人啊。”栾士英说:“说不定朝廷把这事儿忘了。咱们给朝廷上个折子,提醒一下。”
其他官员对他的话未置可否。于是,栾士英就自己上了一个奏章。他在奏章里简要说明了州里的情况,最后竟然堂而皇之的向朝廷推荐了一个人。
有关部门接到这份奏章,觉得十分可笑。一直压着没有上报。栾士英见自己的奏章没有下文,又一连上了好几个奏章。
一天,中书省的一些官员都在议论栾士英的奏章。一边传看一边嘲笑。此事恰好被首辅大臣夏目路过听到。夏目不经意的问了一句。中书省的官员便将栾士英推荐知州一事告诉了首辅大臣:“大家都觉得荒唐可笑,一个七品判官要向朝廷推荐六品知州。而且推荐了一个更加荒唐可笑的人。”
“是吗?拿来我看。”
附录:据《秘史稗抄》记载,栾士英从东夷山寨带回的几千人为殷朝服兵役服了很多年。五国之战后栾士英让他们回了家。这些人不愿意再回山寨。栾士英让地方上将他们安置在青川县的平地上,划给田地,建了住房。这一部分人多多少少都立有一些战功,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因此能够买得起耕牛,置办一些农具。这些人渐渐有了自己的产业,日子好过起来。从而吸引了山寨里的女人来投奔。这些人就和本族女人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生儿育女,繁衍子孙。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部族。这个部族被人们习惯上称为白夷。而留在山寨里的东夷部族则被称为红夷。这就是后世东南各族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