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国防科技大学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为“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
馆藏资源
据年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理工类重点学科为核心,以军事文献为特色,理、工、军、文、管、经、哲协调发展的文献资源体系,有印刷型文献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多万册,缩微平片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4多种;建成了包括个大型综合数据库,余个专题数据库或子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I、EI、PI-S(原IS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师资队伍
学校形成了“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两院院士人,“万人计划”人选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4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个、国家级创新团队个。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慕课”团队被确立为全军重大典型。
院系专业
据年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辖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智能科学学院、系统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第六十三研究所[],开办个本科专业(包括子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协调发展的覆盖国防科技主要领域的综合学科体系。
综述
学校共有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飞行器设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以及个一级学科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位。[]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物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哲学、系统科学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军事训练学、公共管理、哲学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系统科学、化学、应用统计、外国语言文学、应用心理、战术学、海洋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军事训练学、公共管理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飞行器设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军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学科排名
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获评A、B类学科数各个,其中,A+档学科数4个、A档个,A-档个;B+档个、B档个。A+档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位。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