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松自从当了县令之后就一直在县衙里办公,每天处理公务忙得不亦乐乎。
肃南县之前是自己大舅在管理,借用了自己很多的先进理念,也没有什么太多需要去整改的地方。
两个月的时间他基本都是在跟着“明娘”的提示到处找矿产资源,还真给他找到了一个大的铁矿所在。
“老大,那座双峰山是属于肃南杨家的,我们不好开采啊。”夏邑站在旁边低声说道。
夏邑小时候打赌输给了刘明松,所以被逼跟着明海他们一起叫老大。这么多年也都成了习惯。
“什么杨家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是咱皇上了,现在官府要征用他敢不敢?”刘明松道
有铁矿自己才能造枪造炮,别人的地盘他管不了,在自己的地盘上怎么拿就是自己的。
夏邑凑到刘明松耳边轻声说道:“听说他们家跟兵部尚书杨嗣昌有关系。”
“姓杨就是一家人?不过这个倒是不得不防。你带上一些礼品,我们去拜访一下这个兵部尚书的远房亲戚。”刘明松想了想说道。
“嗯,那我去准备了,我们什么时候去?”
“择日不如撞日,就下午去吧。”
刘明松刚说完看见堂外走进来一个人,后面还跟着一个,顿时心里一喜继续道:
“你先去准备吧,我这里有重要的客人。”
夏邑看着堂外来人,也是豁然开朗。
来人正是刘明海,两个月前被刘明松派去上海,找土豆和徐光启的后人。
前几日收到飞鸽传书说已经找到徐骥,已经在回来的途中,他们还带回来斤土豆种子。
“大人你这活可不好干,可把我累得够呛。”明海一回来就开始抱怨。
“这位可是竹轩先生?”刘明松没有理会明海,而是径直跟徐骥打起了招呼。
“见过大人,小的正是徐骥。”来人回礼道。
“久仰竹轩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本官三生有幸。先生请坐!”刘明松很是客气得招呼着徐骥坐下。
“不敢,小的也没想到原来知县大人这么年轻。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竹轩先生,这次本官请您来呢,是想让您帮我们县把土豆种植给搞起来”
“您可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听说这东西亩产可边斤,而且还是一年两季。”刘明松直接切入正题道。
“回大人,这次我带过来的这些土豆种,经过我父亲的培育,已经可以达到亩产斤了。”徐骥回答道。
“啊,有这么多!老大人真是功在千秋。”
刘明松这句确是肺腑之言,徐光启是自己佩服的人之一。
“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来呢?这么高产如果推广开来那百姓那会忍饥挨饿。”刘明松明知故问道。
“唉,这个一言难尽,简单来说这种植物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芽,而发芽的土豆又有毒性,所以民众就认为这东西有毒不愿意摘种。”
徐骥的把他所理解的原因说了一遍。
刘明松还知道另一个原因,就是地主阶级不愿意种这个,土豆不易储存,产量再高也没用。
至于农民有没有吃的鬼不会饿死,士绅阶层哪管这些。
“先生,我们肃南县愿意推广土豆让人民有粮可吃,还希望您能多多支持。”刘明松道。
“回大人,我这次过来也是听明海兄弟说了大人的想法,而家父的遗愿也是这个,所以才不远万里的到肃南,一是为朝廷做点事,二是完成我父亲的遗愿。”
徐骥提到父亲遗愿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的黯然。
“明海,从今天起你就照顾竹轩先生的饮食起居,保护他的安全,要是出了什么纰漏家法伺候。”刘明松对明海郑重的说道。
“知道了,老大。”明海知道事关重大也是郑重的答道。
“竹轩先生,我让明海带着你先到刘家庄去安顿下,我晚上回去给你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