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看了一眼断裂的枪杆开口道:“陶先生是在处理枪杆断裂的事情?”
“正是,我明明增加了材料进去还是会断裂。”
“那是材料的硬度不够,无论你加多少都会断裂的,只有用更好的钢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陶成道无奈的摇了摇头:“我朝的铁产量不高,炼的钢也少很难锻炼出好钢。”
“何不用坩埚炼钢法,炼出来的钢杂志少,硬度高。”
“何为坩埚炼钢法?”
朱樉在图纸上画了一个前世在百度上看到过的炼钢坩埚。
“这就是干锅,用石墨和黏土制成的坩埚,可将生铁和废钢装入坩埚内持续加热熔化成炉料,之后将炉料浇灌成钢锭即可。”
“秒啊,照二皇子所说如若成功,就能锻炼出好钢。”
“陶先生只是这石墨怕是难寻。”
“无妨,朝廷有专门的人寻找,只要方法可行,我们就可以造出更好的火器去打鞑子。”
“陶先生,那热气球的事情?”
“二皇子放心,明日我就和我的学生去研究怎么制作,一旦成功也可以增强我军刺探敌军情报的能力。”
临走前,朱樉向陶成道深鞠一躬:“劳烦了,陶先生。”毕竟都是为他老朱家打造神兵利器的人,这种专家应该受到敬重。
因为得到老朱的许可,朱樉每天下完课都会去火气营研究热气球制作。
陶成道和他的弟子们也很给力,经过三天的努力就制作出了一个具备升空两丈宽的热气球,但在升空大约两百米的时候气球被引燃了。
果然还是不能走捷径,最后朱樉根据第一次热气球载人升空的实验和陶成道他们探讨了另一个方案。
这一次他们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修改,做出了一个比之前大几倍的热气球。
洪武元年,七月十六的早晨,皇宫地下仓库门口。
一个十几米高的热气球静静的矗立着。
只见一波又一波人,正急匆匆的往热气球的框架里搬运一些白色的干冰。
奉天殿中,老朱正在和朝臣们开早朝。
忽然一个急切的声音打断了朝会。
“陛下,不好了,二皇子他要升天了。”
“放肆,二皇子他怎么了,好好说清楚。”
“皇后娘娘说二皇子他要升天求雨,皇后娘娘要您阻止二皇子上天。”
老朱一听气炸了,这个逆子真不让咱省心。
众大臣一听二皇子要升天求雨,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
“陛下,二皇子这是亵渎天意,天不下雨怎么能去升天求雨呢。”
“是啊,陛下,一旦触犯了天神,恐旱情还会继续啊。”
“臣等,愿意同陛下一起去阻止二皇子。”
崔尚书也走出来:“二皇子虽有时顽劣,但他的赈灾办法对老百姓有益,不能让二皇子做傻事啊。”
李善长只是静静的看着龙椅上的老朱,不发一言。
工部尚书见老朱还未有动作高声喊道:“陛下快走吧,在晚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