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青春校园 > 观音初道场 > 第一章 古老的民间传说 1--5

第一章 古老的民间传说 1--5(1 / 2)

?有位先哲说过,“上帝给人一根脊梁骨,就是让人直立在这个世界上;上帝给人创造一个头颅,就是要人思考、分析、探索、想象与联想;上帝给人配上四肢,就是叫人办事、干活与劳动。人类接受上帝的恩赐,不断地在自然与社会斗争中求发展,才出现如今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大约一亿多年前,或许更早,白垩纪时阶段,人类尚在混沌未开,茹血餐肤荒蛮之中。大陆架火山盛发,烈焰喷射,摧天毁地,在中国沿海边陲,飞来九块青翠墨绿大山,“噼哩啪啦”垂落,大海被块石岩土挤压,掀起摧枯拉朽般惊涛骇浪,波涛铺天盖地,泛黄沙滩、重叠山丘、广袤原野应运而生。大地出现群峰争秀,奇岩怪石,飞瀑挂帘,洞穴幽谷等景象。迂回、曲折、缠绵蜿蜒的河流在山川壑谷盘旋,白带飘飞,似青龙缠绕,气象万千。

于是,许多传说太酷、太玄、太难以捉摸。如果按世界进化论大家达尔文所说人类从猿到人经历了一千万年,那么,一千万年以前的宇宙空间又是什么样子呢?人类从盲荒到有文字记载的漫长岁月,谁也无法想象当时的情境。倘若有人敢于妄加揣度与猜测,很有可能遭到非议与责备,弄得哑口无言,汗不敢出。

然而,世界上许多事件都因后人大胆推测与想象而被逐步验证的。因为,谁也未曾经历过荒蛮时代,后世只能根据想象。当然,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是任何文化发展史中的悲哀。倘若被世事、世风缩搏,局限于点滴视野或文字记载,而无视辽阔大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始积累,或者被已有的点滴东西挡住耳目,不敢突破眼前框架,只可在原来基调上鹦鹉学舌,鞠躬爬行。那么,只能促使古老文化更加走向枯燥、僵化与老死。有时候,鲜活的文化遗产与绚丽多彩的文字资料却从风干的事物中得到补救、挖掘、发展,尤其在“睁眼看金钱,闭眼想发财”的今天,多么需要人们通过清净的思索,提出似有似无、似实似虚的猜想,可真诚汲取原始甘源,赋予文化润滑与升华的生机,至于对传统文化各予己见,甚至争执,不足为奇了。

一、从“古佛”说起

远古时期,东南大地曾出现一场浩大的地壳变迁,许多生灵涂炭。宁波、温州、台州、黄岩、永嘉、仙居、乐清等地区还没出现地域界线,自然也没有如今那样经纬分明的称谓。城区、村舍、街道陆续浮出水面,不可否定乃后世之功劳。至于后来界域割裂与划分是否妥贴、合理,是否顺乎民意及风土民情,那就另当别论了。细查版图,翻阅地志与史料,在巍峨的高山峻岭上,既无残垣断壁,又无秦砖汉瓦,既无固若金汤的城墙,更无荷花映月的城河,但它有独特的风物和纯朴的民风以及曾经发生过风起云涌的战火飞溅。

或许火山喷射,或许造物主精心排列,在那峰峦重叠、飞瀑奔泻,绿树掩山,湍流奔腾的峻岭与山泉,跟波涛飞溅的东海倚存相望,长满野藤荆棘的壑谷与群峰山峦,被今人框定为“括苍山区”。

“括苍山”,带有历史的沧桑,岁月痕迹,可谓囊括山海之苍茫,峦峰之颠簸,壑谷之深渊,瀑布之飞湍。它无愧为涵盖天下群山美色,容纳大地精灵之伟岸。

山之中有个不怎么起眼的寺院,名为“云居禅寺”,从结庐山巅的“苍基堂”引伸而来,后改称“苍基寺”。寺院界域,频繁变更。它一直像个不会说话但有几分秀色的村姑,任凭人们怎么指点、训斥及文人墨客妆扮,将它扮作风流女子也行,涂成满脸皱褶老妪也可。它不可能如长安“大恩慈寺”那么金碧辉煌,也不及洛阳“白马禅寺”那样闻名于世,更没有西藏“布达拉宫”那样耸立山川峰巅,巍峨娇艳,以佛都自诩。便是跟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雪窦山等寺院也无法匹敌与相提并论。“云居禅寺”历届住持倒还自知之明,他们安于山峦,餐饮冷风寒露,吸收山村风味,饮服山谷清泉。他们一生在山中守望,种瓜点豆,耕地翻耘聊以生计,因寺院地处山巅之上,日里行间犹如揽大地观凡尘,那些香客登山,点香后当即离开,因路途之险而不再登高,更无心思对寺院的历史渊源作详尽挖掘与探究。历朝皇侯,大臣相国,皇孙公子很少抵达,除了晋汉时期温州太守谢安和临海太守谢灵运喝足美酒佳酿,吃厌山珍甜羹,想松动筋骨,坐着小轿,拄着拐杖登上山顶。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脱下官服,穿起“谢履”,风尘仆仆上山,留一些笔墨,落下不少佳话外,还有那些落魄皇侯以及失势权贵逃进山谷,躲过一劫,聊以求生。但对寺院的来龙去脉跟观音菩萨到底有多少关系似乎无意推敲,也未曾作文字记录,没有超越前人,独到见地的解说。

寺院的名望虽没被世人发现,但并非没有令人寻味的雅兴。毫不夸张地说,“云居禅寺”乃是观世音菩萨初道场,即古佛“正法明如来”设坛之地。有人听说后可能拍案而起,指责上述结论之无知、轻佻、武断与荒谬。争议往往是坏事的主要因素,而学术上的争论倒能通过争议明白事理,找到正确答案。

对观音文化有所造脂的人来说,当然知道观音菩萨的产生、来历。从佛学观点来说,观世音菩萨第一道场在古印度南部小岛,即如今的尼泊尔“布怛洛迦山”。观世音在那里化现、修道、成佛。那里才是观音第一道场,这一点被佛教界所公认的。佛教传入中国,西藏的“布达拉宫”可以说是观世音菩萨第一道场。观世音最知名的道场,在东海“普陀山”。倘若提“云居禅寺”观世音初道场。这样,如在平静的水面中抛下一块巨石,将激起千层浪花,引起争议,有可能争得面红耳赤。

古往今来,人们对佛教公认的东西向来是一致的。比如,对于佛的解说,佛是对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解脱的人。他们对世界一切大彻大悟、苦心修行、觉悟圆满。这些人了悟真理,明白人生之真谛。人们对佛有十个称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以及世尊。宇宙之中,是否释迦牟尼最早成佛,有无比他还早成佛的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在佛教界很有影响的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徒》里有这么几句话:“在现在有历史的记载中,虽然只有释迦牟尼一人是佛,可是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

这个古佛,不是别人,就是观世音。他的佛号“正法明如来”,又称“正法明王”,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亦称观自在,捻索、千光眼。他具有不可思议之感神力,于过去无量劫中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以大悲愿力,俗发起一切,广度众生,而示现菩萨形象。可见,在释迦牟尼成佛前,已有观世音古佛。

观世音与释迦牟尼之间的关系如何?释迦牟尼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经》中说:“观世音菩萨在我前成佛,名正法名如来。我为苦行弟子,十方如来,皆此观自在教化故。”由此可见,释迦牟尼修道未成佛前是观世音的苦行弟子,在亘古至今的法界中,观世音培育了许多弟子,十方一切如来都曾接受观世音教化。所以,观世音是十方如来之师。

既然成佛,为何又称为菩萨,岂不从佛位退到菩萨位吗?非也!因观世音菩萨具有无比的大愿力,他要度脱一切生灵于苦难之中,“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抱着如此情怀,愿意倒驾慈航,主动回归菩萨位,大慈愿力,安乐众生之故,才转入菩萨道,对宇宙生灵救苦救难。

翻开《妙法华莲经》第二十五卷,里面记录了释迦牟尼跟几个菩萨坐在一起讲经论佛的记载,经里开卷解释观世音,佛经说:“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释迦牟尼回答道:“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声音,皆得解脱。”

这就是说,如果天下众生遇到灾难,心受烦恼,只要真心诚意地求助于观世音,呼唤“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能以三十二应身出现在求救者身边,帮助解脱灾难。所以,观世音其中一个意思,便是呼其名,她能听到声,及时帮助求救者解脱困境和灾难。按照现世人说法,就是她跟世间一切众生的联系是通过信息网络传导,无时不在众生灵身边。人们常说“三尺云头有观音”,就是此意。

《楞严经》第六卷里有句话更有意思,说释迦牟尼与诸菩萨坐在一起谈论佛经。当时,观世音菩萨也在场,她从座上站起,顶礼佛足,介绍了自己的前情,对佛说:“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就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向佛祖施礼,谈起自己为什么能“闻思而修,入三摩地”的原因,因为他的法号称“正法明如来”,也叫“观世音”,早已成佛,为求“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所以,指点生灵“闻思入三摩地”佛法,因势利导,“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今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由此说明,“观世音古佛”以“大悲心切,带果行因”之境界。

二、九座山峰

观世音名号“正法名如来”,世称“古佛”,跟佛祖释迦牟尼相比,观世音比佛祖成佛不知早多少佛历。当他驾返“菩萨位”时,佛祖与十方如来仍对他敬重有加,视他为“古佛”,喊他“尊师”。观世音不因自己成佛早对释迦牟尼以老买老,却谦逊地喊释迦牟尼为“世尊”。不懂佛者以为释迦牟尼是观世音的老师,恰好相反,观世音菩萨是释迦牟尼的老师,如果没有观世音的教化,没有燃灯佛对释迦牟尼调拨,或许释迦牟尼成佛还要经历漫长的岁月。

那天,古佛“正法名如来”身披彩色条形风衣,头戴珈珞型风帽,脚踩莲花宝座,一阵清风进入南无阿弥陀佛大堂。顿时,香气填塞室内,坐在大堂上首的阿弥陀佛正闭目养神,在香气熏染,清风拂面之中渐渐睁开双眼,他的双眼一开,震得三界颤抖,八方晃动,天地摇摆不定,见面前站着古佛,正要开口,古佛却施礼道:“世尊在上,我等天天禅坐大雄宝殿,虽则静坐养颜,禅定养心,但天长日久,外界不知出现有何变故,倒不如出门走走,一则散心动骨;二则看看外面超越极乐世界之辉煌,意下如何?”

阿弥陀佛开颜笑道:“尊师哪,你在下界过这么多日子,难道还不厌腻吗?你受尽多少苦楚,吃尽多少苦头,流了多少汗水,好不容易修道成佛。如今,还一心想着尘界俗土,万千生灵。你既然愿意出外,自然是好。我告诉你,东南西北佛界,十方一切如来管辖之地,我虽说不上了如指掌,也略知一二,有些乐土我走了数遍。你愿意去走走,未偿不可,要不要多派几个比丘陪同啊?”

“正法名如来”笑着回道:“世尊呀,何处可去呢?冥冥混沌之中,唯东方浩如烟海,我愿观大海之浩瀚,阅天地之纵横,瞧宇宙之变迁。如今,众生灵仍在受难,我岂能安坐殿堂享受清福?”

阿弥陀佛说了两个字“也罢”,伸出右手往东方指点。顿时,霹雳声响,太空出现一道金光闪闪的亮光。他把身上的娑袈往肩膀上一提,坐歇的大堂摇动不停,欣然笑道:“尊师,你想对极了,东方如来管理不着边际,收受的香火缈茫,你去巡视,听其言,观其行。”

当下,古佛观世音脚踩云头悠哉晃哉地乘风飘荡,不一会到达东海上空,发现海浪普天盖地,排山倒海之声震耳欲聩。但是,蔚蓝的海面上空,点点海鸥飞翔,他看得倒还舒心,伸手抓住一只飞到眼前的白色海鸥,仔细观看,发现对方才长翅膀,飞行何等艰苦,便助它一臂之力。那只海鸥腾空而去,回头对正法名如来啁啾一声:“古佛如此怜悯生灵,该增五百年修果。”

观世音站在莲台上见那只海鸥飘然而去,面对浩如烟海的前程,是苦是乐,是喜是忧,是灾是福,不可而知,海鸥吃力的身影留在古佛脑海。他低首往大地观望,发觉海之奔腾,地之渺小,空之高大,生灵之苦,令他不自然起来。于是,生出一个念头,何不将海缩小,扩展陆地?决意把西方高山提到东方海边,阻止海水之淫袭,海浪之威慑。他返回西方极乐世界,面呈阿弥陀佛,提出搬西方大山到东边填海,扩大陆地的遐想,阿弥陀佛挥手发笑。大堂内外又“唿喇喇”响起,吓得许多比丘与比丘尼撞进门来求救。有的伏在大至势如来身下屏住呼吸,不敢动弹。

阿弥陀佛对观世音道:“你的主张倒也有理,东海岸年年往外扩展,如何了得,水面增大,地面缩小,生灵渐渐失去活动之地,你去西方,选择几座能压住台面的山脉,把它们提到东边,必须重提轻放,免遭生灵涂炭。

佛法无边的正法名如来听后点头称是,但他离开时央求阿弥陀佛,“此行非同小可,世尊英名盖世,力大无比,是否亲自出马,以扩大西方极乐世界之影响,如何?”

阿弥陀佛笑道:“九个小山丘搬迁,何必大动干戈,你的功夫,天地皆知,何必谦逊,倘若你一趟提不走,分作两趟也行。”说得观世音笑出声来。

当日,观世音匆匆出门,阿弥陀佛派了几个比丘跟在身后,直奔西方。他们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到达目的地,停在崇山峻岭上空往下俯瞰,不见什么动静,以为生灵未必在这些山上。他口中念念有词,几座大山当即化作块块小石头。他伸出左手捞起六块,放在前襟衣袋里,再伸出右手提起三块小石头,一阵风直往东边飞腾。他脚踩云头,乘风飘荡,几袋烟功夫,到达东海边,顺手将石头丢出。顿时,天崩地裂,东海岸出现前所未有的九块大山,相互缠绕,组成了一个“品”字型,屹立东方。从此,东南沿海出现山沟相交,峻峭陡壁。在山巅之上,有块几百见方平地,便是如今的“云居禅寺”。

“古佛观世音”搬迁山岳后,禅坐在那块平地中间歇息。突然,天空出现一道亮光,如宝剑那样直剌地面,他睁开双眼细看,发觉面前跪着大弟子释迦牟尼。两者有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古佛观世音:“善哉,善哉,起来吧!此番搬山,虽支出几百年正果,但产生无凡尘干扰之佛地,遂我长期修练、设坛讲经之意愿。”

释迦牟尼:“古佛之功德,天地可鉴,今已把九座古山移到此地,海中出现许多岛屿,风光旖旎。你驾返菩萨位后,稍时空闲,下海沐浴,忙时在此功课,岂不是好?再说,我拜你为师,修炼至今,日后仍须你指教,弘法凡间。”

古佛观世音:“好个弟子,情同手足,本佛之愿也。”

释迦牟尼:“尊师放心,西方极东世界,圣主阿弥陀佛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力德,他的功德大于天地,我坚守西方三圣主张,引导天下生灵修练正果。”

古佛观世音:“弟子如有此心,甚好,甚好!从今后,你一统佛界,我在此设坛修炼,将此作为道场,此为道场,敬你世尊。一则供奉香烛;二则,跟东方佛走动,普天同修,岂不是好?”

师徒正谈笑间,忽听得阿弥陀佛与大势至菩萨走来,阿弥陀佛站在云头,悬空呼唤:“观世音,此次搬山有功,劳苦功高,为何不回归佛界?因何道理停留此地?”

古佛观世音:“我佛有所不知,大片海洋成为陆地,虽海之深,山之巅仍存在,但如此海天相映,青翠碧绿山色何处寻找?求我佛允许,容我留此再行修道,犹如亘古天地,未知肯否?”

阿弥陀佛:“荒山野岭,海角深渊,孤家寡人,留此寂寞,多有不便,不如跟释迦牟尼一起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作计议。”

释迦牟尼插话道:“我佛在上,此处山光水色,适宜修行成佛,弟子愿陪同尊师在此修道,求大佛应充。”

大势至走到释迦牟尼跟前笑道:“佛历有时,你已修练出果,快去天国受礼,赶紧到民间统佛,不得有误。”

古佛观世音对释迦牟尼道:“弟子赶紧前往,稍有闲暇,前来看我。”

阿弥陀佛僵硬道:“观世音,你离开西方极乐世界时,本佛曾有言在先,要你搬走九座山上生灵,填海时将龙王和虾兵蟹将及海里所有灵性之物迁移,你怎么忘了?现在,又要在此设坛,为何有此念想?”

观世音菩萨:“我佛,大山填入东海,山上与海里生灵来不及迁居,造成涂炭,我之罪也,愿意在此修练,普救天下受苦受难生灵,遂我慈悲本愿。”

释迦牟尼道:“这与尊师无涉,不必担此责任。”

阿弥陀佛:“观世音,许多生灵亡魂跑到本佛大堂诉讼,说你谋害生灵,有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佛”之英名。你看如何是好?”

古佛观世音:“我曾说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如有生灵受苦,我设法普度;如有生灵在地狱遭苦难,我愿去地狱拯救,允我在此建庙设坛修练、改过。”

阿弥陀佛笑道:“搬迁山峰,无过可言,快回西方极东世界,协助本佛吧。”

古佛观世音:“我佛在上,如果让我长留此地,我愿助释迦弟子,保东方生灵平安。”

释迦牟尼当即朝观世音叩首道:“尊师,不必了,你随大佛回西方极乐世界,如弟子有求,登门请教便了。”

阿弥陀佛看了古佛观世音选择设坛之地,观其四周地形,点头笑道:“此乃东南佛地,前边那块圆形大山,如本佛游历南国的布怛洛伽山。观世音,暂且随我回去,以后若有机会长守此山。”

观世音向阿弥陀佛再次央求道:“我愿意回西方极乐世界,但我渴望慈悲驾返,转入菩萨道,长守此处。此处跟我原先修行‘布怛洛伽山’神似形同。前面这块‘布怛洛伽山’,我永远难以忘怀。”

阿弥陀佛手一挥,山谷震荡,脚踩莲花台,飞向天际。观世音跟在他身后离开,释迦牟尼紧跟前往。顿时,狂风大作。观世音毕竟成佛,佛法无边,临走时,摘下五粒佛珠,丢在如今“云居禅寺”的门前突颚山头,扬长而去。接着,他化现作一位才出家的比丘,随佛珠撒落之地,混在一群山民之中,悄然隐没。

待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及释加牟尼登天,观世音将五粒佛珠拣回,笑道:“是我即我,非我无我,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三、观音“驾返”

“正法明如来”与释迦牟尼跟随阿弥陀佛走进西方极乐世界殿堂。阿弥陀佛慈祥的面孔始终挂着笑纹,登上莲花台,坐在宝座上,门外几个比丘端着琼浆玉液毕恭毕敬地站在门边。

阿弥陀佛手一挥,这些比丘连忙退出。阿弥陀佛跟正法明如来坐下,释迦牟尼恭敬地站在他的师父古佛观世音身后,十分温顺地给阿弥陀佛与师父各斟了一杯琼浆玉液。阿弥陀佛手指着释迦牟尼身旁的一把质地白玉大椅,要他也坐下。

几位佛家坐定,门口走进一位打更的比丘,他朝阿弥陀佛毕恭毕敬地施礼道:“大佛,不好了,门外来了一批虾兵蟹将,他们打着各种旗帜,摇旗呐喊,指控‘正法名如来’搬山时压死他们同族,赶来讨回无辜亡命,允许这些鬼魂回归六道。”

阿弥陀佛站起踱步,边走边自语:“正是反了,天地万物生灵如果都借故索命,哪还了得?”

古佛观世音放下杯子也站起来,对阿弥陀佛施礼道:“大佛,修行念经,意在日积‘资粮’,求大彻大悟,多修正果。如今有亡灵死于非命,况且说我失手,有损本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名望。果真如此,理当聚众请愿,大佛啊,我岂能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休说佛界有道规,便是尘世草野之中亦有纲纪。我在尘界已经修成正果,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导致人间怨恨,实乃憾事。我愿马上驾返,重回菩萨道,寻找那些怨魂,将他们送回六道。”

从门外走进的大势至听说后,连忙劝道:“观音哪,你慈悲为怀,天地皆知,弟子释迦牟尼立马到民间统佛,普渡众生,此事交他处置便了,何需你老佛亲自操劳?”

古佛观世音回道:“师兄好心,本佛知之。我虽成佛,但愿驾返回航,保佑生灵脱离苦海。”

释迦牟尼笑问道:“尊师,区区小事,不信弟子,非要师父亲自出马不成?”

古佛观世音负疚地回道:“非也,非也!我之失手,弟子弥补,于我修道无益。从今往后,我‘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名从何说起?弟子已修练有成,为师实在欣慰。我驾返菩萨道,也可助弟子一臂之力。”

大势至再次劝道:“不可,不可,要么你留在西方极乐世界,协助大佛教法,待我与你弟子一起,前往凡尘,了结那桩孽案。”

阿弥陀佛手点着古佛观世音笑道:“师弟,你能瞒过大势至与释迦弟子,岂能瞒过本佛吗?我发觉你已将五粒佛珠留在东方,当你将佛珠撒出手时,我已察觉,你已化身。”

古佛观世音见事败露,羞愧道:“大佛,善哉,善哉!我丢佛珠,非为别事,乃表我转入菩萨道之心,我愿离佛道,返至菩萨道,普救生灵,望大佛见谅。”

阿弥陀佛点下头道:“正法明如来,你的慈悲和威力,感天动地。既然你决意驾返,本佛不再阻拦,你随时可回佛道,不必苦修。门外呐喊起哄,实在坏我佛家名声,你赶紧想个万全之计,将风波平息。”

古佛观世音施礼道:“大佛善心,我自然理解,凡尘一人做事一人当,难道佛界不及他们?大佛哪,谁违佛规,不管是谁,理当一视同仁。这样既倡导西方极乐世界之平等,又弘扬佛界之伟名。我主动驾返,才属正道。”他的几句话,说得阿弥陀佛点头称是。阿弥陀佛同意古佛以观世音名号普度生灵,脱离苦难。他沉思片刻后道:

“正法明如来,你与我并肩坐殿,回菩萨道之心,令人敬仰,但你仍然担当前任,协助本佛接应凡尘亡魂,渡引极乐世界。”

最新小说: 星际第一动物园 惊悚游乐园 快穿:清冷女配撩疯反派失控索吻 末世重生:我的酒店物资无穷尽 白垩纪:从霸王龙进化战斗暴龙兽 掐指一算,你是逃犯! 百岁老兵,征兵征到我头上了? 天官赐邪 末世:普攻成神,从暴打绿茶女开始 别过来啊!这工具人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