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样,,又有什么用,袁崇焕已经被杀了,他再也活不过来了,崇祯为此感到绝望。
“祖大寿,吴三桂的父亲,是你的妹媚吧,你应该是吴三桂的舅舅吧,他叛国,你难道没得到一点消息??”
崇祯一脸愤怒地看着祖大寿,如果不是现在缺少大将,他早就让人把他砍了。
“陛下饶命,我确实不知道了,我没有这样一个不肖的外甥。”
祖大寿跟吴三桂毕竟不是一路人,只要是有一点节操的人,都不会选择叛国。
“那爱卿可有退敌良策??”
崇祯一脸期望地看着祖大寿。
“陛下,微臣无能,不及袁督师的万一,如今清军二十万铁骑席卷而来,国家已经没有与之匹敌的军队了。”
“哼!长他人志气,灭自己人威风,我们明朝的大炮,难道是吃素的不成??”
“大炮也有打光的时候,造价那么贵,如果骑兵利用分散阵形,大炮也起不到有效的防御。”
“唉,难道,我们明朝就要这么完蛋了吗??”
“朕难道要做一亡国之君不成??”
崇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他把最后的希望放到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身上。
“杨尚书,可有退敌之法??”
杨嗣昌想了想,有些迟疑道:
“陛下,办法倒是有一个,但是就怕说出来,会被陛下治罪!!”
杨嗣昌小心翼翼地说道,袁崇焕的下场,他可没忘记,如今说任何的话,都必须要再三斟酌才行。
要不然,以崇祯喜怒无常的性格,还不得把他大卸块?
“杨爱卿快快道来,朕赐你无罪!!”
听到有办法,崇祯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喜意,事实证明,杨嗣昌的主意,是有可能成功的,就比如之前剿灭农民军的功劳。
“陛下,我们明朝其实还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勤王之师,如果能够请到他,或许,清军之围或可解。”
“哦,还有一支,在哪儿??”
崇祯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除了京城的禁军,还有谁能够抵挡清军的铁骑。
但是禁军数量不多,跟清军打起来,也是输多赢少,而且还有吴三桂的二十万汉兵。
面对清军的铁骑,所到之处,驻守的守将要么死守,被清军杀得一个不剩,要么全部投降,显然选择投降的比较多,因为清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如今的清军,除了二十万的铁骑,还有投降的汉兵十万,吴三桂的降兵二十万,如此庞大的军队,禁军绝对抵挡不住。
“陛下,他,并不是我大明的编制,甚至说起来,还会让人有所诟病,他,就是龙虎山的叛军!!”
当叛军这两个字一说出来的时候,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的人一致攻击杨嗣昌。
“陛下,杨尚书这是打算引叛军入城啊,难道,他是跟叛军有所勾结不成??”
“对啊,陛下,万万不可,龙虎山那些人马,如果能打,就不会龟缩在龙虎山了。”
“陛下,我请求治杨嗣昌通敌叛国之罪!!”
“.......”
“通,通你妹!!”
面对大臣此刻的反弹,崇祯终于爆发了,这些没用的文臣,关键的时候没点卵用,可是诬陷别人,却是一把好手。
如果不是他们,自己怎么会对袁崇焕下杀手,怎么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这一切都是这些庸臣害的。
所以,当有大臣再次让他用通敌叛国来治杨嗣昌的罪时,他立刻就暴走,开启了国骂模式。
“陛下恕罪!!”
崇祯的震怒,吓得那些文武百官立刻跪倒在崇祯面前,一副摇尾乞怜的样子。
“杨爱卿,你说说看,到底该如何实施??”
见到那些大臣根本拿不出有效的退敌之策,崇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面色不善地看着杨嗣昌。
显然如果杨嗣昌的回答让他不满意,他的下场,估计会比袁崇焕更加地惨。
“陛下,是这样的...先合作,再群而歼之...”
杨嗣昌的话,不仅让崇祯听了眼睛越来越亮,甚至让那些文武大臣,都对他另眼相看。
这不得不说,是一条真好的毒计。
“好,好,就这样,既然这件事情是杨爱卿提出的,想必没人比你更清楚了,那么,就派你去趟龙虎山,洽谈合作歼敌的事宜吧!!”
听到杨嗣昌说完,崇祯的心情完全变好了许多,对于这件事情,他明白不容有失,交给那些饭桶大臣,崇祯觉得会更加坐立不安。
“谢陛下,微臣立刻启程赶往龙虎山。”
如今清军的军队,正在朝着京城杀来,如果不赶快,那么等清军拿下京城,就没有勤王的必要了。
“嗯,杨爱卿保重,国家不能少了你这样的弘股之臣啊。”
崇祯亲自从龙椅上走下来,把自己身上的貂皮裘衣披到了杨嗣昌的身上,并且为了行事方便,还赐了他尚方宝剑。
如果是之前,杨嗣昌肯定会感恩戴德,但是经历了袁崇焕事件后,让他彻底地看清楚了崇祯的真面目---刻薄寡恩。
只要稍有让他不如意的地方,不管你先前立下多大的功劳,都会是死路一条。
“传令下去,号召全国百姓,残余的义军,只要能够助朕击退清军,全部受到朝廷重用,官封伯侯。”
这一条命令一下去,立刻就像是油锅中投入一勺冷水一样,顿时就沸腾了。
那些隐匿的农民军看到了希望,纷纷再次打着进京勤王的名义揭竿而起,一股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再一次席卷全国。
其中就包括已经投降的张献忠,杀了谷城的守将,带着自己的部队进京勤王,李自成也从商洛山跑出来,震臂一挥,他的那些旧将纷纷向他靠拢。
一时间,全国又开始进入到动乱的时代,那些农民军经过两年的休整,再一次拥有了不靡的实力。
而此刻,龙虎山周边,生活却是无比地安居乐业,这里的百姓和平相处,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而喜悦。
龙虎山控制了这片区域,这里的田地税赋极低,就算是交了税后,百姓还能够有大批的盈余,这让百姓感觉到很满足。
因为这里的税,只有朝廷的三分之一,因此这一带的百姓,都心向龙虎山,希望龙虎山能够统一全国,为百姓造福。
远处的田野中,到处都可以听到农夫们传来的号子声,他们声音中的喜悦,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掩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