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马车驶到了紫禁城外,赵侍读从马车走下,朝着奉天殿走去。
“微臣参见陛下。”赵侍读行跪拜礼。
“回来了?我让你办的事情,你办的怎么样了?”朱棣微微摆手,示意赵侍读起身。
“陛下让我测试的人,眼光独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赵侍读抱拳道。
“哦?能让你评价这么高,不容易啊。”朱棣来了兴趣,将手中的折子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微臣所说,皆是发自内心,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偏袒。”赵侍读是榆林院之人,也有文人的傲气。
“这是臣与他的话,皆被记录在册子,请皇上过目。”说完,赵侍读将一个册子呈了上去,这册子正在其在马车之上所写。
朱棣拿过册子,仔细的看了起来。
当他看到“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这十个字的时候,身体微微一颤。
看完册子后,朱棣坐在了龙椅上,陷入了沉默,而那赵侍读自然不敢打扰。
太子朱高炽是一个仁厚之人,从各方面来,都算的上是皇位的最好继承人,不过对于朱棣来说,这个朱高炽还差那么一点,赵王与汉王虽然勇猛,带兵打仗他们是好手,但是若是让他们来治理国家,以他们的能力,是不行的,在三人之中,朱高炽显然是最好的选择,他是长子,能力又比汉王跟赵王强上不少,不过这个私生子朱影,确实给了他不少的惊喜。
不过就算是这样,还不够。
“行了,下去吧,记住,此事保密。”朱棣深吸一口气,随后挥了挥手。
“属下遵命。”赵侍读见状,连连点头,随后迅速离开奉天殿。
“陛下,这是吏部送来的折子。”王公公拿来一踏折子。
“嗯,放下吧。”朱棣此刻感觉有些疲惫。
“是。”王公公陪了朱棣几十年,对于朱棣也算是比较了解的。
“对了,大典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
朱棣口中的大典自然便是永乐大典。
“已经开始准备了。”王公公立刻回答道。
“此事一定要办好,不然我没脸见祖宗啊。”朱棣当年发动靖难也是无奈之举,他本不想如此,怎奈那朱允文欺人太甚。
“遵命。”
“好了,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