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德謇是李靖的儿子,因此,父亲传回来的奏折,他偷偷看过,知道了全部内容。
在几位小将到齐后,他便讲了父亲奏折的事情。
“诸位,天下间居然还有如此厉害的军队,势如破竹,一夜间覆灭五十万突厥大军,真是恐怖至极。”
李德謇首先说道:“我等受到父辈的福泽荫庇才有今日的地位,想来惭愧至极。”
“世人谈起我辈,都会说我们是某将军的儿子,无论走到哪里,依旧活在父辈的荣光之下。”
“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当立于天地之间,靠着自己的真本事,闯出一些名堂来,不妄我们是名将之后!”
“李兄所言极是!李兄言之有理!”其余小将纷纷响应,大家热血沸腾,都有此意。
可是,想要有番作为,必然要有人领头,带领大家建功立业,这要投奔谁呢?
朝中老将都赋闲在家,颐养天年,早就远离了战争,没有历练的带头人,空有一腔热血有何用?
大家想到了太子李承乾和卫王李泰,都觉得俩位皇子身在长安养尊处优,无仗可打,又如何去建功立业。
总不能整天处在声色犬马,酒池肉林中去获取功名吧。
总不能沉醉靡靡之音,醉生梦死,让朝廷给予功名利禄吧?
众人七嘴舌谈到打仗战争获取功名,秦怀玉立刻就想到了益州牧吴王李牧。
“吴王在益州戍边十五年之久了吧,戍边之前,战功赫赫,更是被先皇钦赐大唐圣孙的名号,我朝上下,同辈中人,何人能及?”
秦怀玉说到吴王李牧,眼神灼灼,满是崇拜之色。
其他小将一谈到吴王李牧,也是兴趣高涨,无不侧耳倾听,争相发言。
“是啊,吴王在我辈中出类拔萃,无人能及,当属我大唐杰出英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之无愧!”李德謇说道。
“我等自贞观之后,对吴王就崇拜已久,一切言行都以吴王为准则,修心养性,莫不借鉴吴王,学习吴王。”秦怀玉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其他小将也纷纷附和,表达了对吴王的崇拜之情。
“诸位,既然大家对吴王如此崇拜,唯吴王马首是瞻,那我们三日后,集体动身,前往益州追随吴王,可好?”秦怀玉提议道。
“好!”众小将异口同声应允,声震屋宇。
大家群情激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早日追随吴王,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作为名将之后,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要么就像吴王一样,戍守边关,驱除鞑虏,成就一方威名。
李德謇和秦怀玉尤其十分崇拜吴王,早就有了这个想法,奈何机缘不到,不可轻举妄动,而且,还得防止与朝中太子李承乾产生任何罅隙,否则得不偿失。
李承乾仗着太子身份,睚眦必报,个性张扬,嚣张跋扈,与这些小将貌合神离由来已久,否则,这个时候,大家理应玩在一起,情同手足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