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肯定是没有月票的,一个是轧钢厂离着家很近没有必要坐车,另一个就是何雨柱平时哪都不去,实在没必要每个月花三块五毛钱给自己办张月票。
虽然今天是礼拜天,但时间还早所以公交车上人不算多,还有不少的坐位空着,何雨柱买了票以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好,然后兴致勃勃的看着窗外的风景。
此时的四九城没有高楼大厦,偶尔出现的一座楼房,也是红砖黑瓦的筒子楼,最高也不过四层而已,大多数都是机关或者部队的家属楼。
马路不算很宽也就有个五六米的样子,跟后世的双向单车道差不多,马路两侧的房子大多还保留着解放前的样子,青砖灰瓦,木制门窗,古色古香的很有味道。
此时的自行车还不像后来那么普及,偶尔看到几辆经过,还会引起车上乘客一阵热切的眼光。
在这个时代,谁要是能有一辆自行车,堪比后世拥有一辆超跑,走到什么地方都是人们注视的焦点。
可惜~就和超跑一样,这个时代的自行车同样非常难得,价格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是购买资格却十分的难得。
轧钢厂做为四九城的明星单位,一个上万人的国营大厂,每年才有几张自行车票,抽中的几率跟后世买彩票差不多。
除了用自行车票以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使用工业券,工业券相当于通票,购买所有工业产品的时候,如果没有指定票据。
都可以使用数量不等的工业券代替,比如买一双涤纶袜子,或是一个搪瓷茶缸,如果没有相应的票,那就需要.张工业券。
至于缝纫机,收音机,手表,或是自行车这类大件的工业产品,需要的工业券数量就更多了,从一张到几十张不定。
具体需要的工业券数量,会根据商品当时的产量有所变化,比如自行车就从最开始的需要七十张工业券,降到了现在的十五张。
工业券相比自行车票,手表票这些指定票据来说,相对容易获得一些,按照你的工资等级,每二十块钱配发一张。
像是何雨柱每个月工资三十七块五,一个月就会配发一张半工业券,攒十个月就可以买一辆自行车了。
但是恰恰因为工业券是通用券,平时买什么日用品都能用得上,所以也不好攒,随手就会花出去。
要是想买个大件东西,一般都是跟亲戚朋友们去借,然后等到发工资的时候,直接拿去还给人家,断了自己花出去的机会。
至于小汽车那就更不用想了,那不是私人可以拥有的东西,都是各大工厂,机关单位的公车,属于领导们的专利。
看着车上小姑娘们看着窗外自行车那热切的眼神,何雨柱突然觉得他也应该买一辆自行车了。
托秦淮茹的福,他这几年几乎没有花钱给自己买过什么东西,所有的工业券全都攒下来了,早上他看的时候足足有三十多张,这要是买辆自行车。
等到了节假日的时候,自行车前面坐着心爱的姑娘,嗅着她头上的芬芳,感受着青丝拂面的感觉,一起去郊外或者公园游玩,想起来就带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