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家父崇祯,千古一帝 > 004:四皇子治国良策,定能撅了大明龙脉

004:四皇子治国良策,定能撅了大明龙脉(2 / 2)

结果,这又闹出太子之争?

疑心病上头的朱由检,甚至已经开始扫视群臣,揣测到底是哪路势力在扶持朱慈炤……甚至当朝驳斥自己提出的国策,挑战自己的权威。

自己身体还硬朗着呢。

这帮时时刻刻想着坑害死自己的奸臣们,就打算炮制出争夺太子的戏码吗?

接下来。

是不是就要重现明成祖的靖难之役,汉王、宁王叛乱的历史?

搞得他们朱家父子相杀、兄弟相残?

哼!

一群祸乱朝纲的东西。

朱由检不露神色,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朱慈炤身上。

“噢?”

“那你倒是说说。”

“有哪四大良策?”

朱慈炤直了直腰板。

朗声说道。

“自太祖以来,我朝便严苛海禁,甚至严令‘片板不得下海’……这造成了沿海百姓被迫内迁,不仅不能靠海吃海,甚至还要占用内陆粮食供应……这内外相加,至少占了我大明两成田赋,甚至逼得不少百姓下海为寇……有了倭寇有需要出兵清缴,这一出一入,又是大批人力物力粮饷。”

此言既出。

吓的满朝文武瑟瑟发抖。

而朱由检的脸色更是浮现怒容。

禁海策略,这可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提出来的。

自家这个不孝的四皇子,是打算推翻祖宗的既定国策吗?

祖宗之法不可违。

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铁律。

“其二,鼓励商贾!”

历史上的大明,原本就是已经萌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若非后来的满清入关,打断了这一进程。

华夏早已先于扶桑小国,改封建王朝为君主立宪,与世界接轨了。

何至于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华夏,晚清朝廷羸弱不堪签订无数丧权辱国条约,最终导致华夏历史上最为屈辱的百年近代史!

当然。

就目前而言。

鼓励商贾,则能够盘活国内经济,只要国民有吃有喝,有事情做,何至于跟着李自成之流起兵造反?

朱慈炤似乎丝毫未意识到朝廷上的阴冷死沉气息,依旧小嘴叭叭地说着。

“其三,便是重视基建。”

作为穿越者,朱慈炤明白基建的重要性。

基础建设的夯实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强化国防建设,更是能够以工代赈,减少贫富差距。

具体措施就是大明中央出钱,地方出粮,吸纳无田无地的流民,建设桥梁道路。

如此一来,不仅喂饱了百姓黎民的肚子,让他们吃饱,自然就会进一步减少社会矛盾,没必要起义造反。

同时,也够在明朝内部形成快速道路网络,无论是运送物资赈灾、建设、通商;还是投送部队,御敌、镇压、防御,都能形成质的飞跃。

毕竟,要致富,先修路嘛!

不等朱慈炤抛出第四条良策,群臣已经被吓得大气不敢出,而朱由检更是气的再度从龙椅上跳起来,随手抓过某个大臣的玉质笏板,完全将朝堂当成了后宫,对着打算继续滔滔不绝的朱慈炤屁股就是通猛抽。

“废除海禁?”

“这可是太祖皇帝便定下的国策遗训。”

“你居然要推翻?”

“你打算干吗?”

“造反嘛?”

拎着玉质笏板的朱由检,撵着朱慈炤乱跑。

“还鼓励通商?”

“别说是本朝没有这个先例,自秦皇嬴政起,就没有哪个朝代这么做的。”

“难不成,你要学吕不韦将皇帝当做商品,绑架朝政,祸乱朝纲,闹得天下大乱吗?”

朱由检气喘吁吁,手上的玉质笏板已经砸坏了七八块,但愣是未曾打到朱慈炤屁股半下。

“还有什么重视基建?中央出钱,地方出粮?”

“你这是要放权给敌方?”

“再现东汉、大唐末年的诸雄割据,弱化皇权,天下兵祸四起吗?”

朱由检快被气死了。

刚刚还被夸赞,并敕封为永王的四皇子朱慈炤,这转头就给自己捅出这么大篓子来?

还治国良策?

这特么是要挖断大明根基、掘了朱家龙脉呐!

确实,如今的大明是风雨飘摇。

但,好歹还没到亡国的边缘。

若是按照四皇子朱慈炤这种改革法子,怕是要不了多久。

被得罪的贵族世家、王公大臣们就跟着那帮流民一块,造大明朱家的反咯!

最新小说: 大夏摄政王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 大唐小兵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请皇兄赴死,老六我登基了!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红楼:选项系统助我位极人臣 穿成土匪?那就造反当皇帝! 无敌七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