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接下来跟你说的话,你必须得牢牢记住,半个字都不能忘!”
徐达蹲下身子!
朱高煦认真的道:“放心吧外公,我的记忆力杠杠滴,过目不忘都是小意思,您说吧!”
“皇上封了你当郡王,太子又安排了你进入东宫修学,这两件都是大事!”
徐达直视着自家外孙的双目,接着道:“首先!你既已做了高阳郡王,那就不再只是个孩子,有些礼法你必须得懂得!”
“首先,对于朱雄英,他是皇太孙,太子朱标的嫡长子,你作为郡王必须得恭恭敬敬!”
“对于朱允炆……他有个十分严苛的母亲,也就是太子妃吕氏,你可以无需跟朱允炆玩的那么好,但你一定要注意维护与朱雄英的兄弟感情,你明白嘛!?”
……
孤臣,最为倚仗的就是帝王信任!
以及他人无法相比的兄弟之情,君臣之谊!
在徐达看来,这将是朱高煦以后的立身之本!
“孙儿明白的!”
朱高煦咧嘴笑笑道:“另外还有大哥与我一起入东宫学习,我跟朱雄英走近些,大哥喜欢文墨,肯定也能够跟朱允炆玩的很好。”
话音未落。
徐妙云补充道:“你放心,以你大哥的性子,对朱雄英和朱允炆的关系,他都能处理好的。”
朱高炽今年已经六七岁了,是个十分温和的小胖墩,跟谁都关系不错。
朱高煦则恰恰相反,到哪都能弄的鸡飞狗跳!
所以也让长辈们更为担心些……
“爹!”
徐妙锦插话询问道:“据我所知,东宫太孙老师吕本,是那个太子妃吕氏的父亲,其人究竟如何?”
“吕氏名门,吕本当有大儒之风。”
徐达想了想,道:“在上位还是吴王的时候,吕本就曾是中书掾史。后大明建国,授湖广行省照磨,中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刑部侍郎,寻进吏部尚书,直至授于太常寺卿!”
洪武初年的六部尚书并没有什么实权,仅仅只是从属于中书省,任职三品文官。
朝堂上真正有话语权的,依旧是以丞相胡惟庸为首的淮西派系。
当然。
名义上徐达其实也是个丞相。
问题在于,众所周知徐达身为大明武将之首,所谓的中书右丞相不过只是个挂名。
朝政之事,基本上都是由胡惟庸统揽辅政。
“从任职上看不太出来什么,反正只要吕本能有大儒之风就好,望他真的有本事将高煦引回正途!”
徐妙云表示眼前这倒霉儿子……
反正她是管不了了。
找个老师替她管教,似乎也挺不错的。
……
PS:【老作者新书,撒泼打滚求一波鲜花评价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