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很了解自己老爹,眼见着他面露不快,显然对这件事不大舒服,于是赶忙上前调和。
他笑呵呵地当起了和事佬,转头问徐达:
“魏国公,您要是方便的话,能否说说为何看中了云西?”
“他最近风头正盛,但谁都能看出来,这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孤觉得,您也并非那种看他当了锦衣卫指挥使,便想着嫁女儿的人,这里头应当别有缘由吧。”
这话说得有点水平。
既点出胡云西年纪轻轻就当了大官,而且还是朱元璋一手促成把他推到了那个烫屁股的位置上去的,又在暗示朱元璋,徐达不是那种人。
果然,听完朱标的话,朱元璋脸色稍微好了点。
他看向徐达,问道:
“咱也觉得你不是这么肤浅的人。”
“你家妙云从小就主意正,她若不点头,恐怕你也不会来亲自求这个婚约。”
“说说吧,这究竟是为什么?”
徐达犹豫片刻,左右看了看。
确定四下无人后,他才叹了口气,将之前徐妙云在京郊遇到劫匪之事给说了出来。
这件事,听得朱元璋父子二人面面相觑。
怪不得徐达会铁了心求这段姻缘呢……
搞了半天,还是救命之恩啊!
朱标是在场最了解胡云西的人。
听完后,他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这事情听着离谱,但细细想来,云西倒确实是这么个性格。”
“父皇,儿臣当年遇见他时,他就在京郊钓鱼,雷打不动的十天去一次。”
“那时路上刚下过雨,道路泥泞,马车轮子陷进泥淖里去了,护卫们都喊着号子在推车,他听到动静便过来帮忙一起推。”
“分明是干了好事,可他还偏偏嘴硬说我们动静太大,惊着他打的窝了!”
“你说说看,这小子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
路遇匪徒劫道良家女子,胡云西一个人带着婢女就敢冲,还用胡惟庸的名头来吓唬匪徒,说自己身后马上就有护卫前来。
碰见朱标这种显然是名门贵族的,他分明心善帮忙还非得嘴硬。
再加上这段时日以来,胡云西每次做的事,虽然看起来有些莽撞,但也是全心全意为大明江山社稷考虑,结果也都是好的……
沉吟了良久。
朱元璋终于深深叹了口气。
“好,这婚事,咱答应了。”
“等挑好个良辰吉日,赐婚圣旨就会发下去。”
他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看来,咱们这亲家是有缘无分喽!”
………………
武英殿外。
一个长相英气勃勃的少年立在大殿门口,眼神有些阴沉地盯着那扇门。
边上的太监小心翼翼道:
“燕王殿下,您在这儿等着也有段时辰了……”
“要不然,奴还是进去替您通传一声?”
十岁的燕王朱棣沉默着摇头。
半晌,他转身向外面走去。
临走前,朱棣的脚步顿了顿,冲那太监低声吩咐道:
“本王今日来过的事情,别告诉父皇了。”
“只是徒增烦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