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深夜,可是城内并没有严格执行宵禁。
对于这个已经二十几年没有发生过大战的边境重镇,人们早已经忘了日落即宵禁的禁令。
繁华的街道上依旧可以看到商贩们在卖着热气腾腾的各种吃食!
钱家的下人一批批的快速度出府,一个个奔向南城的方向。
“管家有令,明天清早卯时开信义粮仓放粮,所有粮食无条件白送。
只要领粮之人能恭恭敬敬的替咱们老爷在城隍庙燃上一柱香。
为了能找到更多的人帮老爷上香,管家许下了重赏,谁能带来一户谁就得一钱银子。
多劳多得,你们能不能挣到娶媳妇的钱,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年长的家丁一句话,人群应了一声后速度分散到不同的街道。
此时两个只有十七岁的少年,一边奔跑一边小声的互相闲聊:“咱们雁门郡每年冬天都会有善人施粥放粮。可是从来没有像咱们钱老爷这样,连夜主动去找人家来领的。“
“老爷们的事,咱们只管好好跑腿就是了!”另一个少年只管做事,并不想思考太多。
“前年冬天的时候,我娘听到米老板家里为了庆祝米夫人大寿,要开仓放石粮。
我娘急急的拿了布口袋就出门,可是到了米家铺子的时候,石粮食早就被人们领取一空。
天下只有领完的粮食,还从没有听过怕人们不来领的。”二人腿脚不慢,一边跑一聊很快就跑出了一条街区!
“你想那么多干什么?信义粮仓整整石粮食,虽说多为去年的陈粮,但是咱们自己心里清楚。
钱老爷为人处事从不掺假,咱们家去年的陈粮,甚至比好多粮店今年的新粮还要干净!
就这一点来说,这石粮食足够让很多人家的日子,在即将到来的寒冬过的轻松一些。
一会你先去叫你舅舅,让你舅舅给你召集亲戚们。
我去找我二哥...”两个人快速的商量好策略。
这种放粮的好事,当然是第一时间优先考虑自己的家人。
倘若是外人放粮,他们还要担心里面有没有猫腻。
他们两个在钱家做工已经两年,对于钱老爷还是非常信任。
深夜的南城,一片寂静。
在一个本就没有夜生活的世界中,穷人们为了节省蜡烛,油灯家家户户早早的便已经休息。
不过随着一阵阵狗叫声,南城似乎比往日提早苏醒。
有了亲儿子亲外甥等人的口信,人们并不怀疑钱老爷的大方。
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的扩散开去。
“不就是去城隍庙上个香么,只要钱老爷真的给粮就是去个十天天也无妨。”短短半个时辰,街坊邻里三百多人已经聚集。
而且看这势头,人群似乎还会越来越多。
反正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人们并没有直接去向信义粮仓,而是几股人潮合拢为上千人之众后,直接来到了钱老爷府外。
虽说雁门郡已经多年不严格执行宵禁,可是也不代表着上千人夜间行动而不被理会。
“大人,小的已经打听清楚了,钱家明天要开信义粮仓,他们要放粮给南城的那些贫苦百姓。
只是很奇怪的是,钱家人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放粮。
而且还要求所有领到粮的百姓,必须到城隍庙进香,替钱老爷求子。
依小的看,这钱大海是想儿子想疯了。
小的听说,钱大海去年一年就纳了两个小妾,这几年加起来更是纳了七个之多。
不过,这些年来,别说是儿子,就连个蛋都没有。”在钱府门外不远处的一个茶馆二楼,几个人小声的交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