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拿起杯子润了润喉,继续道:
“然而,大秦二世而亡,汉朝末年,皇帝好似傀儡,一个安史之乱,又覆灭了唐朝……”
“纵观历史,就是一个国家几百年,又一个国家几百年罢了。”
朱元璋沉默,若有所思,他隐隐能明白王启的意思了。
“说白了,一个国家的开国皇帝,就算制定再好的政策,后人不照办,甚至加以篡改,那这政策就没用了。”
“此时皇帝朱元璋在位,一切安好,可十年后,百多年后,咱们大明会是哪位皇帝?他会像洪武皇帝朱元璋那般体恤天下百姓吗?
届时,时过境迁,政策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受益的人还会是天下百姓吗?”
朱元璋久久的沉默……
一统六合的大秦二世而亡,大汉,大唐……它们都亡了。
那大明呢?
百多年后,大明的皇帝会是一个好皇帝吗?
这个问题很大,关乎一国民生安危!
转头看向王英,朱元璋眼神更加坚定起来。
一定要把王英培养成大明的接班人!
因为除他之外,没有其他人能胜任,能做好一个皇帝!
朱允熥不行,朱允炆也不行,至于其他的,更是不用看!
再看向王启,朱元璋猛然间才意识到一个问题,这小子居然是个大才之人!
几句话,揽括古今,言辞犀利,直指问题中心!
最重要的是,王启的眼界和格局!
明明王启只是一个小小守陵人,却能有如此长远的眼光!
就连站在一旁的蒋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王启所说的话吸引。
一句句听到最后,也觉得王启说的很有道理,不禁从内心深处对王启改观不少。
看着眼前的老头震惊的盯着自己,王启的毛病就犯了。
说了这么多,越说越顺口,容易嘴瓢。
“最关键的是,优良的政策制定后,后人会不会按照执行,
老头子,不是跟你吹,若是说制定政策,我也可以,且都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嗯?你??”
朱元璋觉得,这次王启真的是在说大话了。
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角度思考。
你不在那个位置,怎么可能会制定出优良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