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子一翘大拇指:“全场你最坏,连小孩子你都不放过。咱们出去说话也行,何必欺负人家。”
韩春明微笑道:“这你就冤枉我了,小白哪都好,性格阳光,聪明好学,就是容易害羞,连正眼看女孩都费劲,我这是锻炼他,要不然以后怎么娶媳妇?没有媳妇,怎么生娃?”
蔡晓黎嗤嗤地笑了起来。和韩春明在一起,气氛永远好。
涛子两句话就转入正题:“哥呀,你可不能乐不思蜀,现在乡下已经多出一批收鸡蛋的,我就怕将来会越来越多,咱们的以后咋办?总不能等着一群人一个槽里抢食吃吧?”
韩春明感受了一下渐渐温暖的气温,智珠在握:“你们不来找我,我也会回去找你们,我发现了一个商机,现在天气暖和,能开始着手了。这几天我有空就去跑关系,打通关窍。你们去市场上打听一下大碗、桌椅板凳的价格。等项目落实了,立刻就能进入状态。”
蔡晓黎和涛子都是雷厉风行的实干派,欠缺的就是韩春明这样的指路明灯。二人闻听韩春明的安排,立刻坐不住了,于是几句话说完,找到方向的财迷二人组,就骑上车子跑了,留下韩春明独立风中,很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没有吸引力了?两个小伙伴怎么跑的比兔子还快?
韩春明的主意没什么高明的,就是拷贝人家大碗茶的创意。
京城大碗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不但有支起门面的大碗茶,还有挑着担子零卖的散户,茶文化兴盛到了百姓的高低各个阶层。上班族每天不门上一壶茶,一天不舒服。
现在的京城,大碗茶已经绝迹了。韩春明要干的就是趁机复苏整个行当,只不过,现在还是公家主宰,自己不可能单独干。只能是拉着街道一起干,街道撑在前面,自己在后边运作,不大能解决工作岗位,还能为街道解决一部分经费。谈成的希望很大。
整个四九城,愿意冒险的人,大有人在,只要解决了程序上的麻烦,变得合理合法,谁能拒绝?有贩鸡蛋的成功案例,事情完全可以操作。
想到这里,韩春明不再看书,骑上车直奔前门街道。想到那个慈眉善目的王主任,韩春明拐进供销社,买了几样紧俏的礼物,这才前去街道。
距离街道还有老远,就听见人声鼎沸,一大群小年轻围在街道门口,吵吵嚷嚷,只差打上横幅,搞出个游行了。
韩春明用脚趾头猜,也知道是来逼着街道要工作的。
没错!就是要工作。那年月,你没有工作,找街道!没媳妇?找街道!总而言之一句话,什么都能找到街道头上。所以街道主任这个位置,一般人干不了!
韩春明打扮的干干净净,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这群青年根本那就是两种人,鹤立鸡群的存在。看门的老大爷打量了一眼韩春明,觉得很面熟,就是不记得在哪里见过,一脸的狐疑。韩春明主动说道:
“大爷,还记得我吗?我是主任的侄子,过来给她捎了一些东西。”
记个屁!每天见识那么多人,何况老人的记忆力本身就不怎么好。可是看着韩春明手里的东西,总不会是众目睽睽来送礼的吧?
看门的老大爷自动就pa了这种不靠谱的猜测,问道:“你真是主任的侄子?”
韩春明微笑的人畜无害:“真的是!您老还真是敬业!”一个惠而不费的马屁顺势送出。
老头儿果然把大门打开一条缝,放韩春明进入。
一旁的大批知青顿时群情激愤,叫嚷起来,大门被拍打的摇摇欲坠,老头儿爷有些心惊肉跳,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眼前的可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万一闹出事,自己不但挨批评,搞不好还要在这些小年轻的手里吃亏。
有了这种想法,看向韩春明的眼神就带上了深深的幽怨。
韩春明爷没想到这些人如此的暴虐,社会已经稳定,这些人还是喜欢玩以前人多势众的那一套。事情有自己起,那就由自己解决。
于是轻沉丹田,一声断喝:“都给我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