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神秘秘,不就是走私嘛?
“走私?电子电器?香烟?红酒?还是布匹?”韩春明直接揭开老底问道。
显然对走私熟悉的如数家珍。
陈铁生瞪大了眼,惊讶莫名。北方对走私并不熟悉,最猖獗的就是南方沿海的几个省,尤其是粤省。让陈铁生惊讶的是韩春明一个京城站能够打得人,年纪轻轻,连海都没有见过,是如何对走私了如指掌的?
走私活动也是和百姓的需求息息相关。年代,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依旧停留在基本的生活水准上,因此,布匹、录音机、磁带、收音机、手表等低端东西大行其道。一直到了年代后期,电视机、洋酒、香烟、汽车等高级消费东西才开始成为主流。
眼下的粤省,走私也刚刚萌芽,能有什么高级东西?
陈铁生建既然瞒不住韩春明,于是索性竹筒倒豆子:“老五,我们家在当地还有些势力,能够拿到东西。只要是走私进来的,我都拿到货源。只不过,你知道从粤省到京城,路途遥远,大件的东西肯定不合适,我想到的是,要不然我进来一批手表,机械的、电子的都有,你负责销路,赚钱了咱们二一添作五。”
如果仅仅是手表,韩春明倒是可以答应。毕竟手表属于刚性需求,京城百姓想买表,要有手表票,问题是能拿到票的毕竟是少数,这也是为什么商店里有现货,却又有许多的人没有手表戴。而且,这个时候从外边走私进来的都是国外生产的机械表,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不过韩春明还是不打算自己亲自下场,明说了,不值当!
有着上帝视角,自己可以随意赚钱,何必干这种钻空子的勾当?陈铁生既然张口了,自己就要解决问题,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陈铁生把把柄交给了自己,如果自己拒绝,朋友立刻就是敌人,何必呢?而且这个年代的走私最低有将近十年的空窗期。并不是什么大事。
韩春明忽然想起了在大碗茶捣乱的魏三。
这家伙绝对是个老油条,混江湖,但是知道人情世故,懂得留余地。最重要的是经过自己的修理,这小子绝对对自己噤若寒蝉,完全可以把这个混蛋收编,改造过来,否则任由他继续胡混,绝对熬不过年的涤荡一空。吃花生米也有可能!
于是韩春明点头道:“这个可以干!但是明说了,我不会亲自干这种营生,凭着你的面子,我会找人给你负责销售,好处我也不会沾手。”
韩春明语重心长:“咱们是同学,以后注定前程无量,铁生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赚些快钱应应急就收手。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可不想在号子里给你送饭吃。”
陈铁生现在只求韩春明能答应自己的条件,听到韩春明不愿意自己干,心里虽然有些失望,可是对于这个结果还是很满意的。对于韩春明的劝告,虽然连连点头,究竟有几分真诚,是否听进心里,鬼才知道。
韩春明暗暗决定,这个陈铁生,不可交!
以前没有密切的利害关系,对这家伙也就说不上什么了解,现在,对他的观感,已经严重的搭上了差评。
韩春明也没有想到,一个宿舍六个人,居然一下子有三个人和自己有了经济往来,只剩下梁老大和白光耀没有参与。
到了酷暑季节,学校也就到了快放寒假的时候,憋了几个月的时间,学生们都隐隐有些躁动,三句话不离回家的话题。许多的学生已经开始对着朋友吹嘘自己家的特产,许诺着开学给同学们捎带礼物。
做为京城人,韩春明对回家的话题无感,他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时间。
暑假,收破烂、学医、练武,韩春明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时间可谓是安排的满满当当。在文物鉴定方面,关老爷子已经对他完全的放养,该学的都学了,剩下的就是靠时间来磨炼,提高阅历。经验这种东西,无法传授,只有时间能造就。
武功方面,韩春明已经在明劲层次停留了许久,筋骨齐鸣达到了一条鞭的境界。暗劲却依旧遥遥无期。到了这种境地,苦练重要,顿悟也更加重要,或许一个偶然的时机,就可能一跃突破瓶颈。
需要学习最多的,就是医术。中医博大精深,从汤头歌开始,药效药性、五行辩证、君臣伍配、药材炮制、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乃至病例医案,知识点繁多,可谓是浩若烟海。韩春明争分夺秒,现在也仅仅学到了药材的炮制,针灸也只敢在自己身上试试。悬壶济世?遥遥无期。
这天,陈雪罕见的一个人找上门来,一向公不离婆的叶琪居然不在。
“咦?叶琪呢?”